7月18日,2025年蔬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活动为期2天,18日,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与从业者,走进银川兴庆区与贺兰县的田间地头,共同探寻银川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阶密码。19日,2025年蔬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专题报告会召开,报告会设置“种业创新筑牢蔬菜产业基础”“智能科技引领蔬菜产业升级”“高品质蔬菜(番茄)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大专题,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交流平台,汇聚业内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新路径。
走进种植基地
探寻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7月18日下午,一场聚焦宁夏冷凉蔬菜产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观摩活动,引领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与从业者,走进银川兴庆区与贺兰县的田间地头,共同探寻银川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阶密码。
首站,嘉宾们来到位于兴庆区月牙湖乡的穹顶(宁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规模化蜜瓜生产基地。这个占地6500亩的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集特色蜜瓜标准化生产示范、设施农业试验示范、新品种展示、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冷链仓储等功能于一体,年产出优质蜜瓜逾23000吨。走进大棚,藤蔓间悬吊着十余个品种的蜜瓜,清甜气息随风弥漫。分拣包装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匀速运转,一箱箱包装精美的蜜瓜被整齐码垛,静待发往全国各地。从滴灌覆膜的精准调控到数字化水肥系统的智能运行,从变量播种的科学配比到高垄沙地的节水灌溉,嘉宾们近距离观察了绿色标准化生产的每个环节。
沿着产业链条,嘉宾们来到贺兰县常信乡张亮村的宁夏兴耘驿站蔬菜现代集配中心。这里构建了“种植-加工-冷链-销售”全链条体系,以8000亩自有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农户种植蔬菜5.2万亩,涵盖西蓝花、番茄等20余个品类。企业深耕一线城市及高端市场多年,并于2024年成功开拓外贸业务,完成出口订单134吨。步入基地分拣区,只见色泽鲜亮的各类蔬菜经分类、包装后,即将奔赴各地市场。高效的蔬菜集配流程,生动展示了银川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路创新实践。
观摩的第三站是贺兰县立岗镇金星村的宁夏巨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园。这里宛如一个充满活力的蔬菜“创新试验场”:五彩斑斓的辣椒、形态各异的番茄、抗病性强的叶菜等新优品种琳琅满目;无土栽培、智慧灌溉、生物防治等前沿种植技术集中呈现。该展示园由宁夏巨丰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专注于番茄、辣椒、西甜瓜等作物的资源收集与科研育种,目前已收集优质种质资源6000余份、创新材料2000余份,年配育种组合超过2500个。科技与农业在这里深度融合,让嘉宾们深刻体会到银川冷凉蔬菜产业向“新”而行的坚定决心。
最后的蔬菜农机装备展演环节将此次观摩氛围推向高潮。智能化运输设备灵活穿梭,自走式喷药机高效作业,蔬菜采收机往来奔忙,各类先进农机在田野间各显其能,勾勒出一幅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生动图景。机械的轰鸣,如同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引擎”,强有力地彰显了科技对产业的赋能作用,让嘉宾们直观感受到智慧农机如何重塑蔬菜生产的未来格局。
此次观摩以“全产业链视角”,串联起宁夏冷凉蔬菜产业从田间生产到市场流通、从技术创新到装备升级的关键环节,完整描绘了产业运行的体系图谱。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为业内嘉宾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促进经验分享与思路碰撞,将进一步助力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加速“走出去”,为冷凉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崭新动能。
专题报告会
打通产学研用沟通壁垒
在“种业创新筑牢蔬菜产业基础”专题报告会现场,专家学者围绕蔬菜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解读、番茄优良品种选育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前沿观点与实践成果碰撞出智慧火花,为种业创新提供了多维度思考视角。
“智能科技引领蔬菜产业升级”专题报告会上,数字化转型路径成为焦点。与会专家聚焦人工智能、机械化装备、AI大数据、整年化设备、数字化精准灌溉技术等前沿科技,分享了智能科技在蔬菜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的创新应用,为产业智能化升级指明了实践方向。
“高品质蔬菜(番茄)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会聚焦番茄产业全链条发展。 专家们围绕土传病害的绿色高效治理与技术应用、水果番茄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番茄产业布局与发展路径、品质番茄的品种迭代及趋势、番茄加工制品前沿应用、口感樱桃番茄的智能化采后处理中心构建、口感番茄在零售终端的消费趋势等关键环节内容展开交流,全面覆盖产业各环节核心问题。
作为大会重要环节,本次专题报告会通过三大平行论坛的多维度探讨,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从技术突破到市场落地的全链条深度交流。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与从业者分享了前沿成果、实践经验与相关政策,不仅为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种源创新、装备升级、品质提升等核心问题凝聚了跨领域智慧,更通过对未来趋势的科学预判,为蔬菜产业在自主可控、智能高效、绿色高端的发展路径上提供了清晰指引。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多主题协同、多维度联动的研讨模式,有效打通了产学研用的沟通壁垒,加速技术成果向产业动能转化,将推动蔬菜产业突破传统发展瓶颈,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本报记者 梁小雨 实习生 张哲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