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家庭小聚。穿了喜欢的旗袍随夫前往。
全是婆家这边的亲戚。她因有事最后一个来。以前饭桌上见过几次,都只是点头寒暄而已,加上婆家亲戚众多,许多人都只是面熟,具体是什么关系,叫什么我还真说不清。今天因为是她爱人请客,又捋了一遍亲戚关系,我才算是认下了她,是小姑妈家的儿媳妇,姓鲁,名宁。这名字里有意味,一问果然——老家本山东,幼时随父来宁夏。
小宁个儿不高不矮,微胖,戴眼镜,下巴左侧有颗美人痣,这让她原本平常的脸上显出几分妩媚。穿着普通,但不俗。
小宁坐在我旁边,叫我四表嫂,倒茶让菜,说孩子聊老人,目光不时停留在我的旗袍上。看她面前只有茶,我顺手就给她倒了半杯红酒。她端着酒喊着大表哥二表嫂地碰了一圈下来,坐在对面的小宁爱人突然问她:你喝酒了?她愣了一下说,啊,我喝了。她爱人说,那一会你咋开车呢(她爱人已经喝了白酒)?她如梦方醒:哎呀,我一激动忘了不能喝酒,这咋办呢。我说:没事没事,回家时叫代驾。大家都说,叫代驾叫代驾!她于是开心地喝起来。
没想到今天还是她生日(她爱人聊天时说起的)。她愣愣地说自己都忘了生日这回事。她爱人说:你可以忘,我不能忘也不敢忘啊!大家哈哈笑起来。于是,切蛋糕、唱生日歌、关灯许愿,还吃了餐厅特意送来的长寿面。这时她突然站起来说:为了感谢大家的祝福,我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吧!
我看着她——粉面含春,双目含情,但神态一本正经,不像是开玩笑。不知道她要表演啥?没话筒没伴奏的,她是要唱还是要跳?还是来段脱口秀?
她拽了拽衣襟两侧,咳咳,清了清嗓子,坦然大方地说,我先给大家唱段黄梅戏《女驸马》吧。清唱,声音不高不低,气息平稳,唱腔拿捏得也到位。她唱得很投入,听得出来经常唱,很熟练。以为她唱了《女驸马》就完了,谁知她又说,下面我再唱段越剧《梁祝》。唱越剧不能用普通话,怕大家听不懂,她边唱边时而停下解释一下唱词。越剧唱完,她又说再唱段京剧《沙家浜》,阿庆嫂那一段。大家啪啪啪鼓掌,嘿!这家伙,戏剧全能啊!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这段一般人都熟悉。她唱着,我在旁边情不自禁小声哼着,就当给她伴奏。“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声音突然停了,她扭头低声问我,下面是啥来?我轻轻说:“人一走……”
“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她接着唱,大家的巴掌拍得噼里啪啦。
坐在另一边的二表嫂问我:“咦,你也会唱?”我说:“我不会唱,但我知道唱词。”
“知道《沙家浜》是谁改编的吗?”我问。小宁摇摇头,二表嫂也摇摇头,一桌子人都看着我。我说,是作家汪曾祺改编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那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我们现在所说的“人走茶凉”这句话,就是汪曾祺创造出来的,来自阿庆嫂那句唱词——人一走,茶就凉……大家“哦~”一声。
哎呀!我怎么也嘚瑟上了,赶紧自罚了一口红酒。
曲终人散,夜色清凉。
到家接到小宁微信:表嫂,今天真开心啊,我喜欢你,期待再相聚啊。另外告诉你,为了穿旗袍,我计划用三个月让自己瘦一点,等我消息吆!
哈哈哈。人走,为什么要让茶凉呢?
杜会玲(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