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新华时评认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与着眼稳定就业大局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及时出台、有力落实密不可分。
今年以来,系列惠企稳岗政策陆续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明确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提高相关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扩大社会保险补贴范围等。实践证明,抓好政策落地实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将推动释放更大就业潜力。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大势。近段时间,各地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持续发力多管齐下稳就业?
亮点做法
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各地各校建设2600余个“微专业”和1100余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在离校前提升就业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暑期全程开展2025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空中双选会、2025届补录暨2026届实习生空中双选会、2026届提前批空中双选会等云端招聘活动
广东组织举行同城、同区“大而全”招聘会,同产业链、同供应链“专而精”洽谈会,同业态、同人群“小而美”对接会
青年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
根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1222万人。7月毕业季,多数高校毕业生已进入就业市场,但还有部分离校毕业生仍未落实工作。各地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当作头等大事,以就业服务攻坚为牵引,多措并举促进这一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国家层面,通过搭建平台,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久前,教育部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各地各校建设2600余个“微专业”和1100余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在离校前提升就业能力。
地方高校,通过召开不同类型和梯度的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个暑期全程开展2025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空中双选会、2025届补录暨2026届实习生空中双选会、2026届提前批空中双选会等云端招聘活动,涵盖学校所有专业,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岗位。
江西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支持重点群体就业;重庆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吉林组织人社部门干部联系省内69所高校,开展政策宣传、协助就业指导。
精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江苏通过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支持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稳岗返还资金、一次性扩岗补助等超33亿元,充分发挥就业“稳定器”作用。上半年,江苏省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共减收失业保险费86亿元,助力企业减轻运营成本。发放稳岗返还资金0.84亿元,惠及6954户企业,37.8万名职工。
广东针对高校毕业生,出台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提供“13311”暖心服务,建立困难毕业生台账并“一人一策”开展帮扶。组织举行同城、同区“大而全”招聘会,同产业链、同供应链“专而精”洽谈会,同业态、同人群“小而美”对接会。
安徽蚌埠市,按照基本情况清、就业需求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意向清“四清”要求,通过数据比对、上门走访、电话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摸排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就失业状态和就业创业需求,建立帮扶清单。
提升就业能力端稳“饭碗”
江苏媒体报道,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与各高校深度合作、精准引才,提供300多个优质岗位。近年来,除传统钢铁领域持续吸纳大量高校毕业生外,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环保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也凭借产业布局和完善的人才发展机制,吸引了众多高校毕业生投身产业创新实践,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青年智慧与活力。
在成都高新区,当地针对重点群体免费开设技能培训班,高校毕业生经过免费培训,成为AI训练师。在贵州剑河县,当地集中开展叉车司机、中式烹调师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当地开办的各类培训班注重“实操性+接地气”:母婴护理课上,学员用模拟娃娃练习抱娃、喂奶;养老护理课中,老师带领学员走进养老院手把手教学;乡村旅游课则组织学员进景区学讲解、入民宿学经营。更贴心的是,培训提供“考证—上岗”一站式服务。广东河源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技师学院合作,将专业课直接开进车间厂房,课程教学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无缝对接,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
本报记者 皇甫世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