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以无感支付丰富智慧停车场景 2025年07月24日  周志翔

“以前贴条计费,有次缴费单丢了没及时缴费,再停车时产生了额外费用,还引发了争执。”市民王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感慨道,“现在有了无感支付,这类问题就不会再发生了。”作为银川市2025年民生“十心”实事中交通畅行“顺心”实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离场后付费”的无感支付正以其便捷性惠及越来越多的市民。

在传统停车场景中,排队缴费、扫码支付等环节不仅耗费车主时间,更因车辆出场缓慢加剧了道路资源的占用。无感支付的启用,不仅是缴费环节的一次技术革新,更成为缓解城市“停车难”、盘活存量停车资源、推动智慧停车落地的关键举措。

效率跃升:从耗时等待到瞬间离场。传统停车缴费依赖人工操作或车主手动扫码支付,高峰时段出场耗时长,甚至容易引发周边道路拥堵。无感支付则通过技术手段,将单次停车出场时间压缩至最低限度。这一变化不仅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更通过大幅缩短车辆在出口的停留时间,间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对于医院、商圈等停车需求高度集中的区域,无感支付的普及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可服务的车辆显著增加,从源头上缓解了“一位难求”与“出场拥堵”的双重压力。

技术赋能:激活车位资源的“周转率”。“停车难”的症结在于车位供需的时空错配。无感支付与智慧停车系统的深度融合,为盘活存量车位资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平台通过实时记录车位使用数据,能够精准分析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车位周转情况,为实施错时共享等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在技术赋能下,静态的存量车位资源转变为可高效调度的动态资产,推动形成供需更匹配的良性循环。

构建城市停车的“数字底座”。无感支付如同智慧停车生态的“神经末梢”,其普及程度是智慧停车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当无感支付成为标配,停车场便能进一步整合车位导航、预约停车、反向寻车等多样化功能,打造“一站式”智慧停车服务体验。同时,城市管理者也能依托统一的数据中台,全局掌握停车动态,为科学规划新增车位、优化区域交通组织提供决策支持。从单一场景的突破到全域覆盖的推进,无感支付正加速智慧停车从理念走向现实,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无感支付的推广,不仅是支付方式的迭代,更是城市停车治理理念的升级。它以技术创新破解了便利性瓶颈,以数据流动激活了存量资源,以生态构建驱动了智慧转型。展望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入,无感支付将进一步嵌入城市出行体系,为公众带来更高效、更顺畅的出行体验。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