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一颗红果 双向进阶 看银川枸杞的“生活味”与“国际范” 2025年07月29日  兰菁 杨小龙

盛夏的银川清晨,两种与枸杞有关的场景同时上演——“杞大叔De茶”饮品店里,店员正往奶茶中加入枸杞原浆,奶泡上撒的枸杞粉飘出淡淡清香;十几公里外的工厂车间内,超临界CO2萃取设备刚刚分离出第一滴枸杞籽油,准备装入贴有英文标签的瓶罐。一颗红果,两种转化路径,折射出银川枸杞产业的进阶密码。

多元产品带来“生活革命”

“来杯枸杞气泡水,加冰!”百瑞源饮品店柜台前,年轻人点单干脆。枸杞原浆与气泡水交融翻涌,入口带着果酸,彻底颠覆了“养生老干部”的刻板印象。

“枸杞不能只待在保温杯里。”这一理念,如今已经贯穿于百瑞源枸杞生产的每个环节。

戈壁滩的万亩枸杞园正上演科技秀:北斗导航定位,篱架栽培控距,蚜虫的天敌蚜茧蜂代替农药忙碌其间。“明年要把应用规模扩大到3万亩!”技术员蹲在枸杞丛旁,看着叶片上忙碌的蚜茧蜂,眼里满是期待。这里的枸杞甜度比传统种植高15%,510项农残检测全部未检出。

车间里,鲜枸杞摘下枝头,20分钟内即进入42.5℃低温干燥舱。真空干燥技术让枸杞锁住2.8微米蜡质层,成品软糯,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枸杞的1.5倍。

如今百瑞源的货架惊喜不断:加冰饮用的枸杞气泡水,形态各异的枸杞果冻,飘着枸杞香的面膜,“杞大叔De茶”饮品店前排起长队,年轻人评价:“比奶茶健康,还带养生仪式感。”

不光卖产品,更卖体验。宁夏枸杞博物馆成为4A级景区,3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游客采摘枸杞、品尝原浆、带走饼干,感慨:“枸杞不是老干部专属,是国潮单品!”从戈壁到街头,从博物馆到采摘园,百瑞源让枸杞成为可触、可品、可玩的生活元素。

精深加工开启“科技远征”

在沃福百瑞生产车间,枸杞正经历一场“精密切解”。超临界CO2萃取设备如同分子手术刀,精准分离出多糖、黄酮等精华。“这瓶枸杞多糖,细胞修复实验效果超预期。”沃福百瑞执行总裁潘嘉钰手持样本介绍,“我们耗时6年攻克常温保鲜技术,枸杞原浆运抵欧洲,无冷链可保存半年。”

依托20多项专利,沃福百瑞底气十足:全球率先用超临界技术提取枸杞籽油,首个实现枸杞多糖工业化生产,产品占据欧美市场70%份额。新推出的枸杞茉莉花奶茶、杞目明冰淇淋甫一上市便销售火爆。

“看看这张海关单。”潘嘉钰展示手机照片,“从1998年首单出口,到如今每年奔赴15场国际展会,宁夏枸杞早已不是原料,而是有技术含量的品牌。”

数据印证成效:2024年,银川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达151.2亿元,同比增长15.2%;进出口额9139万元,增长12.82%。百瑞源让枸杞触手可及,融入市民日常;沃福百瑞则以硬核科技,向世界展示企业创新力量。

一颗红果,两条路径,殊途同归——让银川枸杞既深植于本土生活的烟火气,又在国际舞台上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本报记者 兰菁 杨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