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嘉怡)“以前是我们找警察,现在是警察找我们,家门口就能办事,真是方便又贴心!”今年,永宁县公安局推出“背包警务”模式,推动党员深入社区,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回应民需,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背包警务”是永宁县推动“双报到 双报告”机制的写照。近年来,永宁县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 双报告”制度,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资源下沉、服务聚集、力量延伸,让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长效化、制度化实践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在东环社区,民警半小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张办好户籍证明;雷台中心村,及时化解田地灌溉引发的邻里纠纷;祥和社区小广场,民警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和反诈宣传……永宁县公安局将警务室“装”进背包,变“群众跑腿”为“警力下沉”,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民警足迹遍布偏远角落,行程已超3000公里。
“特别感谢共建单位!”团结西路街道祥和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娟在党建联席会议上说。今年,永宁县财政局扎实开展“双报到”,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帮助修建充电棚、安装设施、改造广场,完善的基础设施让居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永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全面推广原创广场舞,组织文艺骨干深入村、社区,以标准教学与示范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在原隆村,教师细致教授《再唱山歌给党听》;在新华中心村,带领村民学习《翻身道情》。学员们全情投入,丰富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基层文化活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就业培训,卫健局组织义诊,住建局跟进老旧管网改造……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是“双报到 双报告”催生协同效应的体现。“机制推动党员干部身份从‘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激活了基层活力。”永宁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微心愿认领、志愿服务等载体,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机关资源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形成“同题共答”合力,破解社区治理痛点难点。
从“一阵风”到“常态化”,从“走过场”到“深扎根”,“双报到 双报告”机制正以长效化、制度化实践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接下来,永宁县将以这一机制为抓手,丰富服务形式,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