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氏30多度的高温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送餐间隙,美团骑手马小洋从驿站冰柜拿出一瓶冰水猛灌一口,身体才感到舒爽了一些。
无论酷暑严寒、风霜雨雪,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在送餐路上,虽然辛苦,但马小洋依旧坚持每周末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他说,作为一名外卖小哥,自己在银川吃饭有优惠、工作有关爱、健康有保险,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也要用行动回馈社会这个大家庭。
这份家一般的温暖,折射出银川市对奔忙于街头巷尾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关怀与尊重,推动着小哥们融入银川,从“城市过客”转变为服务百姓生活、助力城市治理发展的“共建力量”。
在急难愁盼的解决中感受到关怀与尊重
“能不能给提供一个冰柜,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水和吃的放到冰柜里了。”7月10日,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丽水社区设置了暖“新”心愿墙,饿了么东城站调度员丁国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下这个心愿。没想到,一个星期后,一台“披红挂绿”的冰柜就入驻了饿了么东城站。
“既惊喜又感动,这些年我的许多愿望都实现了!”4年前丈夫遭遇车祸后,丁国梅成了外卖平台上为数不多的女配送员之一。“一家人的生计压在肩上,苦点累点都不怕,就是心疼孩子。”丁国梅说,刚开始送外卖时,每到周末孩子没人照顾,她就只能带着孩子一起送餐,风里来雨里去,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她还要时时担心孩子的安全。“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人帮忙照看孩子!”后来,丁国梅的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丽水社区开办了托管班,孩子每天放学后和每个周末都能去托管班,不仅有人照看、辅导作业,还能参加各种公益课程。“我家孩子最心爱的一盆多肉就是公益班老师带着种的,现在孩子一天要看三遍都不够!”说起孩子,丁国梅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没了后顾之忧,丁国梅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工作10个小时,日均送餐30余次,且全年完成订单零超时、无差评、无虚假,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第一次参加表彰大会,听到自己的名字简直不敢相信!”丁国梅常说,自己是“车轮上跑出来的劳模”,未来她的目标是向全国劳动模范、顺丰快递小哥常聪善看齐,“获评劳模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彰显了国家和政府对我们这些新就业群体的重视与认可!”
抽血、拍胸片……7月初,马小洋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了银川市总工会组织的免费体检。“让自己花钱体检还真有些舍不得。”马小洋说,每天和时间赛跑既耗费体力,又难免磕磕碰碰,不过他运气不错,不仅赶上了免费体检,还享受到了政府给买的意外伤害保险。
夏季酷暑难耐,裸露在外的皮肤被晒得通红,汗珠顺着发梢往下淌。送完一餐,马小洋最想做的事有两件:一是利用取餐间隙到附近的驿站喝口水、吃口瓜,另一个是到社区食堂边吃饭边吹空调。“饭菜可口,最重要的是对我们这些小哥有优惠,一顿饭能省两三元钱。”
16岁初次来银川打工时,马小洋身无分文,是好心的本地人帮他找到了住处和工作。做美团骑手一年多,他更时刻感受着银川的温暖:“吃饭、喝水、歇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解决的却是我们的急难愁盼,更像一个风向标,让市民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多了一份尊重。”
“有一次雨天送餐迟到了,因为眼前全是水幕,看不清路,不敢骑快,我给顾客打电话说明情况,顾客不仅没催我,还嘱咐我路上小心!餐送到后,顾客先递给我一杯热水,真是暖胃又暖心!”马小洋说,每当觉得苦了累了的时候,自己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心里也更加感恩这座温暖的城市以及那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
城市先行友好,政府的关怀越来越细致入微
今年5月20日,永宁县美团外卖配送店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举行,现场签订了《2025年永宁县美团外卖配送店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等4个集体合同,其中最让骑手们振奋的是外卖递送费从2元/单上涨到2.5元/单。“别小看这0.5元,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能多一两百元的收入!”美团小哥李军说,收入涨了,大伙送餐的热情更高了。
这只是银川市加强关爱,多措并举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据银川市委社会工作部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包括外卖员、快递员等在内的新就业群体4万余名。今年3月,在广泛征集新就业群体意见,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银川市发布《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导则(试行)》,从打造友好社区、友好楼宇等方面解决外卖员、快递员“进门难”“就餐难”等问题,从做好诉求办理、权益保护等方面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7月,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天鹅湖社区精心绘制完成“友好线路图”分发给外卖员、快递员,辖区356栋楼宇与标志性建筑的位置、暖“新”驿站、休憩处、饮水点等“友好点位”清晰明了,让骑手们省心省力,纷纷叫好!为了破解“进门难、寻路难、停车难”,去年以来,银川市各商圈、社区、小区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宁阳广场等商圈设置外卖车辆停车位;江南赋珑玺湾小区启用“友好小区通行码”,新就业群体只需首次扫码登记后,后续即可“刷脸”通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25个小区和39个商圈解决了外卖小哥“进门难”的问题。
累了歇歇脚、渴了喝口水、闲时充充电、饭凉能加热,“进门难”大面积解决的同时,582个“塞上红色驿站”也在遍地开花,与全市187家工会驿站、149家“微驿站”共同为新就业群体构筑起“临时小家”。口罩、棉签、创可贴……丽水社区的工会驿站设在辖区“筷上瘾”纯汤牛肉面馆内,入夏以来,除了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外,还准备了矿泉水、西瓜等,前来歇脚的新就业群体还能免费喝到酸梅汤,常来这里休息的马小洋说:“这几年政府对我们的关怀越来越细致入微!”
如今,银川市对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服务可谓面面俱到:已受理新业态劳动者维权诉求2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5万元;累计为2.2万名新就业群体健康体检,发放优惠餐券超10万份,链接社会资源提供子女托管、车辆检修等150余项服务项目;把1275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纳入医疗互助保障,及时为1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医疗互助金4.61万元,为1.4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统一购买100元/人意外伤害保险;在劳模评选中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比例,成功推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全国劳动模范1名、自治区级2名、银川市级1名。
把城当家来守护,共建共治让城市更美好
银川市细致入微、面面俱到的关怀与尊重,带给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不仅仅是温暖,更是一份归属感,促使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在银川扎下根,成为守望者、共建者。
马小洋已经是银川市学雷锋服务中心的老志愿者。因为工作时间相对自由,所以每个周末都是马小洋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社区治理、为老为小服务、文明劝导、环境卫生整治……“哪怕是捡起一片纸屑、劝阻一名闯红灯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回馈了这座给予自己温暖的城市。”马小洋说。
丽水社区80岁高龄老人马立山患过脑梗,孩子都在外地,丁立梅时常上门问候老人,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从加入“社区守护计划”,丁国梅的外卖箱里便常年备着一本办事手册和爱心亲民卡,微信里还有一个特殊的群组,都是和她一样身兼网格员的骑手。“发现卫生死角、路灯损坏,随手拍照上报;遇到独居老人,多问一句是否需要帮助;看到可疑人员,及时提醒社区民警。”丁国梅说,政府的关怀与尊重让他们将这座城市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个美好的家需要众人共同建设。
目前,通过党建引领,深化“治理链”,拓展全领域共建共治网络,全市已在加盟企业、合作公司成立新就业群体党组织44个,近3年累计发展新就业群体党员102名,经验做法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银川市还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党员、站点负责人纳入属地党建联席会议等自治组织开展协商共治,并引导2100余名新就业群体兼任社区兼职网格员,成立“先锋骑手”、红“新”小哥巡逻队等志愿服务队200余支,协助社区化解安全隐患、突发事件等3.6万起,化“治理对象”为“治理力量”。
共建家园,需要引导,更需要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1月26日,市民孙女士的母亲在金凤区通达街和上海路交叉口摔倒,快递小哥马小龙扶起老人,拨打急救电话,并陪同老人到医院接受治疗。
去年11月7日,一辆汽车撞到路边的配电箱发生侧翻,外卖小哥马博龙热心救助后默默离开。
去年10月26日,外卖小哥方杰龙送外卖途中路遇一男子落水,他奋不顾身跳进唐徕渠施救。
……
城市先行友好、先做“点灯人”,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关怀与尊重,新就业群体也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园来守护。银川,正在这样的双向奔赴中逐渐实现“新”服务和“新”治理的双向良性循环,共建更美好、更温暖的城市家园。
本报记者 叶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