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互嵌交融共绘和美家园幸福图景 ——坚持和深化“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系列综述之六 2025年08月04日  雷梦

石榴花开,心手相连。在银川,各民族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像一家人一样幸福生活在一起。

近年来,银川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各族群众和谐融居提升行动,着力推动空间互嵌和美家园建设,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同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幸福家园。

共建融居空间

走进兴庆区月牙湖乡,田野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四溢。

结束村头帮扶车间的工作,村民马进花踏上滨河新村最美的和平路。回到家,敞亮的客厅里冰箱、电视、洗衣机一应俱全,菜园子里生机勃勃。“都说搬出大山天地宽,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马进花感慨道。

月牙湖乡是银川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滨河新村居住着2457户11692人,其中少数民族7138人,占比61%。

42岁的马进花不仅是移民搬迁的亲历者,更是富足生活的创造者。2013年,马进花随丈夫从彭阳老家迁居至滨河新村。这些年,村里住宅、学校、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还大力发展奶牛、蜜瓜、肉羊、花卉等特色产业,并建起了校服帮扶车间。

马进花是帮扶车间的第一批员工,在师傅的教授下,她很快掌握了制衣技巧,“现在一天最多能做7套校服,月收入5000元左右。”

和她一起的,还有同村许多不同民族的女性。大家在工作上互帮互助,闲暇时也会聚在一起聊育儿经验与生活趣事。“赶工忙不开时,互相帮忙带饭、领娃都是常有的事。现在我们不仅工作干得好、钱越挣越多,感情也越来越深。”马进花笑着说。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银川市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通过在生态移民、拆迁安置、美丽乡村建设中新建集中居住区,积极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让各族群众同村共庄,比邻而居,和谐共生。

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白墙红瓦的村舍令人赏心悦目,商业街上人来人往。这个生态移民村居住着汉、回、彝等多民族居民,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98%。近年来,村里集中改造基础设施,支持村民改造自家庭院、建设沿街商铺,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如今,57家商铺涵盖餐饮、百货、美发等业态,其中年营业额超70万元的店铺有8家。

村民马四花和马永全夫妇的秘制麻辣烫凉皮店是这条街上的旺铺。“我14岁时随父母从泾源县搬过来,这家店我们开了10年了,生意好时一天能卖1200多元。”马四花说,商业街上各族店主互学互助,携手致富。

目前,银川市已插花式安置27.4万名政策性移民和自主迁徙移民。

共享优质服务

典农河畔的口袋公园里,秧歌队员们正伴着乐曲翩翩起舞;童萌亲子园托管班里,家长们热络地讨论着孩子们的周末露营计划;社区服务站里,“满庭芳美发店”店主王芳芳正为老人免费理发,相亲角则为各族青年男女提供了结识交流的平台……

一个个和睦、融洽的场景,组成了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七子连湖社区大家庭的幸福合影。

七子连湖社区党委书记董晶晶说:“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七十二连湖,更是涵盖汉、回、满、土家等9个民族的‘心灵连湖’。”该社区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困”特殊群体需求,开办了老年大学,开展“护苗暖心”行动等,精细化服务各族居民群众,同时引入理发、裁缝、烘焙等低偿服务,提供生活照料、综合帮扶、权益维护等服务160余次,受益人数达1.6万余人,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正值午休时间,“德宁悦+”客厅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石榴红驿站”里宁静而温馨。企业职工三两相约,或去图书角挑上几本喜欢的书籍“充电”,或去“解忧小铺”释放压力。

“这里入驻的非公企业多,迁徙流入的少数民族职工也多,‘石榴红驿站’以空间赋能打造‘悦享清馨民族之家’,设置了图书角、直播间、VR红色体验等功能区,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场景,并定期举办主题沙龙,邀请优秀企业家、青年创客等分享创业经验,解答政策疑问。各族职工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思想认知,心靠得更紧、情变得更浓。”金凤区北京中路街道清馨苑社区党委书记许淑媛说。

人越走越近,心越融越亲。近年来,银川市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托育、健康、文化休闲等服务,为各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围绕商圈、楼宇、场馆、景区等区域,打造塞上红石榴驿站、同心圆会客厅、籽籽连心长廊、民族团结主题广场等特色空间,推动各族群众在互动交往中从“陌邻”变“睦邻”。

增进情感相融

志愿服务队、爱心服务驿站、多彩邻里活动……走进银川大大小小的社区,多元化的互助平台和服务搭建起邻里守望连心桥。

酥脆的油香、软糯的汤圆、香气四溢的烤全羊……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开展的“邻里千家宴”让各族居民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大家端出各自的拿手菜,圆桌摆满了各族风味美食,碗盘里盛满了邻里深情。

长城花园社区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汉、回、满、藏族等多民族互嵌式社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下辖19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8万余人。社区已连续15年举办社火巡游活动,连续十余年举办“千家宴”。

“我们通过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活动,形成了各民族和乐共融局面,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中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说。

阳光漫过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一阵阵悦耳的歌声传来,社区合唱团正在这里进行日常训练。合唱团不仅为居民送来文化大餐,还热心参与志愿活动,“只要社区一招呼,大家都积极参加。”团长雷声云自豪地说。社区的休闲室里,老少棋友激战正酣;红娘工作室内,银龄夫妻向年轻人分享爱情故事……各种活动开展得丰富、热闹。

颐和城府社区党委书记李红宁介绍,社区通过建设“石榴籽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组建“石榴籽爱心服务站”,成立“石榴籽社区警务室”,打造“石榴籽文化长廊”,共享“民族团结广场”,共筑“石榴籽志愿服务一条街”,提供49项社会化服务,组建11支志愿服务队,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民族团结一家亲,让社区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近年来,银川市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百家宴”“邻里节”等联谊活动,在农村、社区开办老年大学、青年夜校、红领巾课堂,开设舞蹈、书法、剪纸等公益课程,让各族群众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把居民中的“五老”、维修工等能人组织起来,成立“抱抱团”“福妈妈”“红娘工作室”等1500余支邻里互助队,广泛开展结亲互助、爱心修理等公益服务,让社区居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本报记者 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