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银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406.01亿元的规模、6.3%的同比增速交出亮眼答卷。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政策的创新、场景的重构、供需的联动。面对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目标,银川需要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精准促消费政策,不断迭代消费场景,供需双向发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政策精准滴灌,强化重点领域支撑。政策带动作用明显,延续以旧换新仍是促消费的重要手段。延续以旧换新政策,但需从普惠式补贴转向精准化带动。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下乡,可联合车企推出“电池租赁+充电优惠”套餐,降低乡镇消费者使用门槛。同时,优化消费券发放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习惯,实现“券找人”而非“人找券”。
场景迭代升级,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消费场景常换常新,将城市线下消费场景丰富升级,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是商业发展的规律。下半年,银川将迎来一批“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推动麦当劳、砂之船奥莱、星嘉中心等落地开业,借助中阿博览会、览山音乐季、亚足联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等活动,丰富消费供给、培育消费品牌、提升消费品质、优化消费环境,深挖文化旅游、体育赛事、音乐演艺等领域消费潜力,将线下的消费时段延长、消费领域扩充,可以成为发力的重要场景。
供需双向赋能,构建本土消费生态。促进消费增长,目的在于将消费数据留在本地,这就需要在供给端吸引更多消费者走出家门愿意消费。实施“消费品牌培育计划”,支持本地企业开发本地特产、特色文创等产品,通过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渠道触达消费者。在需求端,开展“银川好物进社区”活动,以“展销+体验+售后”模式增强居民对本土品牌的认同感,同时引导商家把握极具潜力的消费升级方向。在传统衣食住行用的消费需求获得满足后,不少消费者转向追求品质化、美学化的个人体验和感受,抓住类似以情绪消费为代表的消费方向,正是消费换挡升级的现实表现。
银川上半年的消费市场证明,政策创新与场景重构能够激活市场潜能,但要实现可持续增长,仍需依赖消费生态的完善。下半年,银川应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为原则,在精准施策中夯实消费基础,在场景迭代中创造消费需求,在供需联动中培育消费品牌,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