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艺术为钥 升级文旅融合体验 2025年08月04日  刘薇

日前,镇北堡西部影城启动了一场艺术季活动,四川美术学院多位知名艺术家领衔的创作团队带来20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融入了贺兰山历史文脉、《大话西游》等影视作品经典元素等。当“至尊宝”的金箍变身为艺术剧场,《红高粱》用视觉符号唤醒电影记忆,它已不只是景观更新,银川或可以艺术为钥重构消费场景,让文旅融合的体验再次升级。

文旅竞争的本质是文化价值的竞争。在全域旅游深化发展的今天,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影视IP的传统模式已显乏力,艺术介入文旅发展不仅是激活存量资源的钥匙,更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引擎。

艺术介入文旅不是简单的装饰美化,也不是打造几个网红打卡点,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实现文化价值的再生产,探索文旅升级转型。

艺术介入文旅的本质,是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银川坐拥贺兰山岩画的历史厚重、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影视IP等独特印记,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多以静态展示为主,难以形成深度消费黏性。此次公共艺术季,正是以文化符号的转化破局,让它们变身为公众可参与、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让游客在互动中对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度的探索,而这正是文旅消费场景最核心的吸引力。

事实上,差异化场景的构建永远是文旅的核心竞争力。银川有着自己不可复制的气质——贺兰山与沙漠交织的自然肌理,影视与文学共生的人文生态。以艺术为钥,可以放大辨识度,形成“只有在银川才能看见”的独特场景。当然,这种场景并不孤立,它应与景区观光动态关联,让艺术体验自然融入游览过程。

一次艺术季或许并不能改变太多,但当学术力量、创作团队与地方文旅需求形成合力,便会产生乘数效应,既提升文旅产品艺术附加值,又能培育本土文化创意人才,还能构建长效机制。所以,如何持续发挥艺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效应,令其从点状突破变为系统升级,值得思考。比如,是否建立艺术项目与文旅产业的联动机制,打破地域壁垒,将艺术作品作为源头素材,设计更多文创、研学、演艺项目延伸消费链条;是否构建多元化运营模式,让创意资源与在地资源精准对接,在保持艺术表达独立性的同时,还能通过商业运营实现自我造血……这些都需要开放包容的创新思维,需要在很多方面不断打磨。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