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大厅见证了全国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3家企业各购入50万立方米用水权指标,标志着全市在再生水“第二水源”功能挖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纵深推进用水权改革再添里程碑。
这是银川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冰山一角,也是银川市改革的亮点成效。全面深化改革,银川一刻不停步、奋力加速度,一次次创新性探索,一个个突破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成果,是全市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向高质量迈进的生动写照。
紧扣中心任务,关键一招作用凸显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经济运行实现了“更进一步”,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第一梯队。成绩的背后,是银川市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行动,离不开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的强大引擎。
今年以来,在银川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聚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年,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下好“改革攻坚”先手棋,推动经济领域、“宜商银川”“多权融合”、城乡、民生、党建六大领域改革系统集成、协同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20”推进机制保障改革高效落实,130项重点特色改革、“1652”改革攻坚任务扎实推进,年度重点改革任务、示范试点、“多权融合”、问题清单、改革点位“五本台账”清单化管理,绘就了改革系统集成“一张图”、责任靠实“一条链”。全市承担的70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开花结果,“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等22项改革试点高质量创建完成,“多权融合”等60项改革全国全区首创,银川市全面深化改革“规定动作”更加出色、“特色动作”更加出彩、“创新动作”更加出众。
聚焦重点领域,特色改革示范引领
系统推进、重点攻坚、聚力突破,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加快推进,特色亮点和改革经验加速形成,持续为银川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1+5”运营体系构建运行,压减企业43户,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率达90%,“压减瘦身”工作经验被国务院国资委肯定并推广。创投集团高效盘活原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安居集团回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六大集团主责主业更加聚焦。
园区改革持续深化。各园区成立专业化平台运营公司,“产业链+专业园”发展模式逐步推广,工业项目建筑面积奖补、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等专项扶持政策配套出台,苏银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启“绿电直供”模式,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激活园区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创新打造20个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银川市十五中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分享智慧教育领域“中国经验”。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科技型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培育体系不断健全,30余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储能314Ah电芯、整体齿轮式离心压缩机等领先技术产业化应用,成功申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出台支持人才发展向用人主体授权清单、人才松绑清单,深化“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吸引2.23万名青年人才留银就业创业,全职引进硕博高层次人才实现倍增。
“宜商银川”改革创优升级。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发布城市发展机会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机制,“政企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兑现奖补资金5410万元,政策环境跻身全国五强。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办事,协同推进政务服务、工程项目、商事制度“三项”改革,初步构建了“银好办、银智办、银领办、银督办”体系,电子证照标准化规范化应用案例入选国家标准指南,“一业一证”事权、“企业开办”一网通办2项地方标准实现全区政务服务领域“零的突破”。
多权融合改革持续领跑。成交首宗“标准地+先租后让”用地,在全区首推“点状供地+混合供应”土地供应新模式,西夏区富宁村分布式光伏碳普惠项目在全区率先并网发电,全国首个市场化模式开发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落地运行,兴庆区完成全市首笔大型活动碳中和签约交易,贺兰县用水权政企联动抵质押贷款经验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区领先,公积金数据在国家平台登记,成为全国第一批、宁夏首个获得全国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编码及证书的地市。挖掘新增“绿电小镇”等“多权融合”示范点8个,一体化服务平台累计交易突破28.5亿元,生态资源“华丽转身”成为发展资产。
城乡融合改革扎实有力。全面统筹“两化一振兴”,制定出台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推动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乡村活力更加凸显。“一核两端四化”机制不断完善,全域构建社区服务清单体系,全面完成村(社区)工作事务目录、便民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建设经验被中央党内刊物报道。兴庆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动村企转型、土地资源联营等方式,引导村领办或投资成立合作社(企业)达19个,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立足民生福祉,改革红利普惠共享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银川市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岗位、学位、床位、托位、车位”等民生问题,推出了一批让百姓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在全区率先出台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导则,切实解决了外卖小哥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
金凤区珑玺湾小区开展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试点,创新设立“友好小区通行码”,解决了外卖小哥进门难题。金凤区贺兰山中路街道海珀兰轩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峥介绍,有了“友好小区通行码”,外卖、快递小哥再也不用次次手动登记了。小区物业保安马明录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用再写登记单了,直接这边扫码就行”。
持续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机制,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0%,千人拥有婴幼照护托位数达4.28个。
“谁来带娃”曾是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枫林湾社区职场二孩妈妈王钰的困扰。自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后,枫林湾社区运营起“凤城宝宝屋”,4岁以内的婴幼儿都能享受到普惠、便捷、优质的社区托育服务,让家长能更安心地投入工作。王钰说:“平时我有事出门,就把孩子送到‘凤城宝宝屋’,特别方便、放心。社区还时常组织亲子活动,邀请专业育儿师为家长开展培训,让我们学到了科学育儿知识。”
改革的成效,既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颜值”上,也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真切感知中。银川市将继续以改革的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共绘大美银川的美丽画卷。
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决胜下半年、收官“十四五”,必须紧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统筹发展和改革重大任务,持续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力、增动能、提质效。银川市将高擎改革旗帜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聚力攻坚改革难题、集成创新改革典型、总结提升改革质效,为推进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双示范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贡献首府力量。
本报记者 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