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社区食堂吃上农家菜 村社共建菜进城 直供社区惠民生 2025年08月06日  刘嘉怡

“社区食堂的饭菜荤素搭配、价格实惠,好吃又健康,给我们省了不少心。”近日,正值中午饭点,走进永宁县团结西路街道团结社区食堂,蒜薹炒肉、木耳炒菜花等热气腾腾的菜品准时出锅,居民们陆续前来,一边端着餐盘排队盛饭,一边对食堂的菜品赞不绝口。

飘香可口的饭菜背后,藏着一条从田间直达餐桌的新鲜供应链。团结社区食堂采用的大部分食材,正是来自杨和镇杨和村蔬菜种植基地的地道“农家菜”。今年,为畅通村社联建渠道,实现助农增收与食堂供应的“双赢”,团结社区与杨和村达成了蔬菜订购协议。该食堂作为枢纽,将杨和村的新鲜蔬菜配送至祥和社区、新银社区等另外4家社区食堂。这一模式既为杨和村的农产品打开了稳定销路,也保障了食材从田间到食堂的新鲜度,同时降低了整体采购成本,让社区居民共享实惠。

清晨的杨和村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早已忙碌起来。他们忙着采摘、装运新鲜的西红柿,打包装箱后将直接运往社区食堂。“通过和杨和村的联建,实现了蔬菜的直采直供。农户早上摘,我们上午收,中午就能端上居民的餐桌,既帮助农民增收,也让居民吃上了最新鲜的蔬菜。”团结社区党总支书记袁芳道出了这一模式的双重效益。

据了解,团结社区食堂于2024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提供一日三餐,面向全体居民开放,就餐区可同时容纳50人堂食。“食堂每天中午提供8个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日均就餐人数能达到120余人次。”袁芳介绍。社区还巧妙利用食堂人流量大的优势,将其功能与日间照料中心的康养服务相融合,不定期开展义诊、理疗、健康指导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服务半径,为居民提供更多就近、便利、常态化的“家门口”服务。

团结社区食堂的成功实践,是永宁县深化“村社共建”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永宁县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探索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等举措,推动农村与社区紧密联系、协同共进。全县已组织66个村与29个社区共同建立“资源库”,并制定了《永宁县村(社区)结对共建活动指导目录》,积极引导村、社区之间实现资源互享、交流互助、融合互促。这些努力正让村社共建的“连心桥”更加牢固,共同绘就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

本报记者 刘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