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武市深挖资源内核、创新发展驱动,扎实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效,持续擦亮“唐韵古城·奇秀灵武”文旅品牌,成功入选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百强县第10位。1~5月,全市实现旅游接待15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33亿元。
“穿越千年”擦亮文旅品牌
时值盛夏,宁夏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建设进入冲刺阶段,这座灵武文化新地标外部结构已完工,正加速内部装修施工。作为自治区首个“零能耗”场馆类建筑,该馆利用光伏、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实现能耗自给自足。其核心主题“一眼穿越千万年”,将通过长城宁夏段实物及历史展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长城的历史、艺术与文化魅力。项目依托保护区明长城与红山堡城址结合,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长城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水平,助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灵武古称灵州,是边塞重镇,也是汉文化和游牧文化交融的代表。除长城遗址外,市区依水而建的灵州兴唐苑,以唐代建筑为主体,成为市民与游客感受唐风雅韵的文化地标。园内湖光潋滟,仿唐建筑倒映其中,“在家门口就能沉浸于盛唐意境,令人自豪。”市民周红说。
依托水洞沟史前文明、恐龙地质公园奇观、兴唐苑唐韵及白芨滩绿色生态等“明珠”资源,灵武市正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还发布了“引客入灵”奖补政策,涵盖一日游、过夜游、研学游、大型团队及专机专列游等,最高奖补100万元,以真金白银繁荣文旅市场。
多彩活动点燃文旅活力
近期,“大地流彩·2025全国和美乡村村舞交流展示活动”在梧桐树乡杨洪桥村举行,全国28个省区市的600多名“村舞”爱好者齐聚灵武,共舞新时代农民风采与乡村活力,吸引上万人次参与。同期举办的村舞共创营、非遗民族秀、乡土风物集、摄影展及科普互动等多元项目,为市民献上文化盛宴。“在家门口看到全国特色舞蹈,灵武文化魅力越来越足。”市民周先生感慨道。
今年,灵武市已举办跨年音乐会、广场民族健身舞大赛、“乐动灵州”星空音乐季等30余项特色活动,相关报道获中央及区级媒体刊发80余条次,全网曝光量达5.6亿次。灵武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出2025“文创+”系列产品,打造“春风十里逛灵州”“黄河文化游”“田园观光游”等9条精品线路,梧桐乡野、古枣溪园、青绿莳光露营基地等乡村旅游点彰显产业融合特色。
水洞沟旅游景区恢复运营加速推进,完成南门至明长城遗址段道路修复、生态停车场升级,提标改造藏兵洞、茶马互市等景点,大型实景马战史诗剧《北疆天歌》震撼开演。“2025水洞沟九点音乐节”成功举办,吸引5.3万名乐迷,其中4000余人跨景区消费,游客平均停留时长延长2.5小时,实现音乐节与景区流量互相转化,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850万元。
灵武市通过“文旅搭台、经济唱戏”,以全国村舞活动、“乐动灵州”星空音乐季等为载体,全面启动“乐游灵武”促消费活动,联动景区、乡村旅游点、特色饭店推出消费满减、随机立减等优惠,深度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本报记者 李鲲鹏/文 灵武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