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创新实践 妙招迭出 兴庆区以贴心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 2025年08月08日  肖梦琪

在夜市烟火中,有“和事佬”调解纠纷的身影;在邻里日常里,有“时间银行”存储的互助温情;在走访脚步中,有“叩心行动”叩开的民心之门,一个个创新实践,用贴心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让兴庆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暖暖的幸福感。

“和事佬”守护商圈烟火气

敬德街商圈有一支“和事佬”队伍——银华社区治保委员会,调解员以热心肠化解着各类矛盾,让食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这片充满烟火气的街区始终流淌着的和谐暖意。

“快看,那边吵架了。”不久前,夜市两家小吃摊主为摊位摆放起了争执,引得路人围观。迅速赶到现场的调解员朱晓佳先给双方递上矿泉水:“别急,慢慢说”,另一位调解员许静则仔细记录着矛盾焦点。原来,吵架是因为一家摊主新增的设备占用了公共区域,影响了邻铺的客流。两位调解员当即现场测量、重新划界,并联系社区拓宽了公共通道。之后,两位摊主不仅握手言和,还联手推出“优惠套餐”,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

当商户与顾客有了消费纠纷,居民与商户有了噪音困扰,治保委员会的调解员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前段时间有居民反映,某快递驿站堆放货物挡了路,他们立刻到场查看,与驿站负责人协商解决方案,重新规划存放区域,圆满解决了问题。

事实上,治保委员会并非孤军奋战,而是联合社区民警、司法所、街道办等部门,构建起多元联动的调解机制。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各方共享信息、分析矛盾趋势,精准制定调解方案。曾有外来务工人员因欠薪与雇主发生冲突,治保委员会联合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迅速介入,依法依规耐心调解,最终雇主支付了拖欠工资,双方达成和解。

作为商圈的“安全卫士”,治保委员会还联合民警开展反诈宣传,在商户门前张贴防骗海报;组织消防演练时,手把手教摊主使用灭火器。“有他们在,我们做生意安心,顾客来消费也舒心。”商户马军说。

“时间银行”搭起邻里互助桥

“小侯,我这身子骨不得劲,没法做饭,能麻烦你帮我捎点吃的不?”“您等着,我这就过去。”近日,在解放西街街道华新社区,88岁的宋绪明一个电话,61岁的邻居侯美荣便立刻赶来帮忙。这段相差27岁的邻里情,正是“时间银行”养老互助模式结出的暖心果实。

“现在年轻人流行‘搭子’,我们老年人也赶时髦,找个靠谱的互助搭子,日子过得踏实又热闹。”侯美荣的话道出了不少老人的心声。

为破解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难题,解放西街街道创新推出“时间银行”机制,以“低龄助高龄”为核心,鼓励低龄老人担任志愿者,为高龄群体提供看护、陪伴、助行等服务,服务时长存入个人“时间账户”。待志愿者未来需要帮助时,可凭账户内的积分兑换同等时长的服务或实物,让爱心与善意在时间流转中持续传递。

据统计,该模式推行以来,辖区已结成了56对互助搭子,“时间银行”累计存储服务时长达5376小时。从买菜做饭到拿药陪护,曾经让高龄老人犯难的事情,在邻里互助中变得简单易行。

“‘时间银行’不仅要解决老人的生活难题,更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有滋有味。低龄老人用技能和爱心温暖高龄群体,在服务中重拾价值感,高龄老人在互助中感受关怀,这正是‘时间银行’最感人的温度。”解放西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崔雪扬介绍,将持续推动“时间银行”常态化运行,并开设书法、智能手机使用等课堂,开展美食制作、合唱展演等文化活动,不断提升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

“叩心行动”见行又见效

“小朱你又给我送药来了,真是太感谢了。”看到网格员朱红燕进门,胜利街街道南华社区居民孙阿姨连忙热情招呼。孙阿姨是肢体一级残疾,且子女不在身边,网格员朱红燕走访时,她随口提起“降压药快吃完了,自己出门买不方便”,这句话被朱红燕记在便签上,转头就联系了辖区药店。如今,药店工作人员每月都会准时把药送到社区,再由朱红燕顺路带给孙阿姨。

这样带着温度的走访,是南华社区针对辖区50余户残疾人开展的“叩心行动”。不同于传统的信息核对,工作人员每次上门都带着“三问”清单:问生活所需,细致查看米油储备、护理用品是否充足;问政策落实,逐项核查康复补贴发放、无障碍改造等是否到位;问心理状态,通过家常闲聊纾解独居残疾人的孤独感,避免他们“闷出病来”。

而社区的“助残台账”上也清楚记录着:1户重度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已完工,卫生间新装的扶手、门口铺设的坡道让出行不再困难;6户困难家庭收到的慰问品中除了粮、油等生活物资,还有网格员手写的办事便签。这些带着温度的承诺,正一件件转化为实际行动。

“残疾人的需求细碎又具体,光有政策条文还不够,要走到他们身边听真话、解真难。”南华社区党委书记高彩霞说,“叩心行动”开展以来,社区已为残疾人解决生活难题、落实帮扶政策10余件。

本报记者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