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体旅融合 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2025年08月11日  本报

刚刚过去的一周,一定是银川今夏最耀眼的七天。2026年亚足联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E组比赛观赛人数场场刷新,2025·阅云湾览山音乐季首场演出涌入3万人打破纪录,进一步验证了银川在文体旅融合上的市场前景,更通过精心的产品设计和运营,证明了银川完全可以创造更好的文旅成绩,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文体旅融合发展,这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的热点,而这种热度就来源于“融合式发展”。火爆的“苏超”“村超”等,本质上是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体育是娱乐,体育还可以是旅游,推动了娱乐消费、旅游消费,这也衍生出了另一个概念——“服务型消费品”。这种低成本、高复购的消费品,不同于家电手机这些耐用消费品,而是可以反复回购的服务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娱乐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养老医疗和教育消费。对于提振消费、提升就业、提高收入来说,“服务型消费品”必将成为各地重点施策的领域。

回过头来看上周的“女足+演唱会”,这种“服务型消费品”满足了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旺盛需求,激活了体育场馆的基础运营,锻炼了线下运营团队,甚至点燃了整个城市的话题热度,直接或间接带来了人口的跨区域流动,也联动提高了直接或间接的消费。这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女足姑娘们用优异的比赛成绩吸引了大量观赛者,览山音乐季用足够高的演出质量和组织水平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换句话说,文体旅融合一定要有优质的产品供给,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让大家掏出真金白银消费。高复购率的“服务型消费品”,往往需要接受更加严苛的舆论评价。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精心策划准备好每一项文体旅融合产品,才能不断激活城市的市场活力,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在这一点上,品牌运营的天花板是无限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经受住来自各方的考验,借鉴和吸取外地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操水平,吸引更多人才团队的加入,用更为成熟的系统思维调动城市各方资源投入其中,形成“得到认可-形成效益-反哺产品-再次升级”的良性循环,让每一次成功的活动都成为城市品牌的一次有力背书。

当览山公园之上的一轮明月为演唱会压轴点睛,当贺兰山体育场中的呐喊声响彻云端点燃这座城市的激情,我们有理由相信,银川有实力、有能力、有魄力做好每一场有品质的演唱会和专业赛事,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生命力的绽放,更是文体旅融合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崭新机会、发展空间和品牌提升。让我们共同期待银川更美好的明天!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