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串联多元消费场景形成更多消费亮点 小票根激活大市场 2025年08月11日  鲍淑玲

暑期的银川,热浪与声浪交织成独特的城市韵律。当览山音乐季唱响湖城,一张曾被随手丢弃的票根正悄然变身——它可以是阅彩城铁锅炖的8.8折通行证,是悠阅城奶茶店的8折卡,更是金凤万达购物中心的百元抵扣券。在这座西北城市,票根完成了从交易凭证到消费密钥的华丽转身,正以“链主”身份激活全城资源,编织一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域消费网络。这场由小票根引发的大变革,藏着银川撬动文旅商体展联动的巧思,更写满了消费者的惊喜与城市的活力。

票根当“链主”一根线串起全城资源网

“原以为看完演唱会,票根就没用了,没想到它成了我在银川的‘快乐通行证’!”来自甘肃庆阳的林溪举着览山音乐季的门票,在鸣翠湖景区门口兴奋地展示着。这位95后姑娘没想到,一张普通的演出票根竟能串联起整座城市的消费场景——景区免票、餐饮折扣、公交免费,多重福利让她的银川之行惊喜连连。

在这场由“2025·阅云湾览山音乐季”掀起的消费浪潮中,票根完成了从单一凭证到城市消费“金钥匙”的华丽蜕变。这张小小的纸片,正在银川编织起一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域消费网络。

商业综合体率先响应,构建起多层次的消费矩阵。阅彩城30余家餐饮品牌联袂推出8.8折优惠,从川湘菜到西式简餐应有尽有;新百CC park的“满百减二十”活动覆盖零售全品类;悠阅城则主打精致体验,星巴克免费升杯、西树泡芙7折等福利精准触达年轻客群;金凤万达与西夏万达更形成差异化互补,前者侧重数码潮品,后者主打黄金珠宝优惠。这种立体化的商业联动,让不同消费偏好的观众都能找到心仪之选。

文娱休闲业态的加入,则延伸了消费链条的长度。魅KTV的免费果盘、贰麻酒馆的赠饮活动,成功将演出结束后的“空窗期”转化为“黄金消费时段”。“以前看完演出就散场,现在拿着票根还能续摊两小时。”资深乐迷王浩已经规划好“演出+放松”的完整行程,准备用票根享受川耳匠的加时服务。

更精妙的是空间布局形成的消费闭环。以览山公园为核心,5公里半径内覆盖阅彩城等商业体,10公里辐射多个商圈,配合公交免费等配套政策,形成了天然的消费动线。西安游客张萌的行程颇具代表性:上午贺兰山岩画观光,下午音乐节狂欢,晚上凭票根享用特色火锅,一张票根串起全天的文旅体验。

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是政企协同的机制创新。政府部门搭建平台统筹资源,商业主体主动对接设计优惠,甚至街边小店也自发加入。“虽然折扣让利,但客流增长了三成。”一位烧烤店主道出了商户们的共同心声。这种多方共赢的生态,让票根经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票根突破传统功能边界,它就不再只是观演凭证,而成为连接城市消费要素的神经网络。银川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一场音乐节的商业传奇,更是一份关于文旅融合创新的生动答卷。这种以文化IP撬动全域消费的模式,或许正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着新的解题思路。

不只打折 票根里藏着的情感与体验

在这场城市级的消费实验中,票根已悄然演变为连接多重情感需求的媒介。对追求仪式感的年轻群体而言,它是一张“身份徽章”。90后乐迷刘悦精心准备的票根收藏册里,不仅有览山音乐季的门票,还有贰麻酒馆赠送的限定杯垫。“店员看到票根时那种‘懂你’的眼神,让人瞬间有种归属感。”这种专属体验构建的社群认同,正在取代单纯的折扣刺激,成为打动年轻人的新密码。

家庭消费者则在票根经济中找到了“省心方案”。金凤万达广场“仙隐小鹿带娃优选套餐”的巧妙设计,解决了亲子出行的核心痛点。“6.9折优惠很实在,但更难得的是连儿童餐具和玩具都配齐了。”市民周先生的体验道出了家长们的共鸣。这种“消费+照护”的一站式服务,让票根变成了家庭客群的“贴心管家”。

对外地游客来说,票根则化身“在地体验指南”。在新华百货CC park的老韩家粗粮,服务员会为持票根的外地游客推荐“羊肉搓面+枸杞茶”的黄金组合。“本来只是冲着折扣来,结果解锁了本地人的饮食智慧。”甘肃游客王先生的惊喜,折射出票根经济从“价格引流”到“文化导览”的升级轨迹。

更妙的地方在于,票根正在重构城市记忆的存储方式。当演出旋律与火锅香气、奶茶甜味在记忆中交织,票根就成为了打开这段多维回忆的钥匙。“现在看到票根,眼前就会浮现出阅彩城的霓虹和悠阅城的星空。”乐迷王浩的描述,揭示了一个消费新现象——票根正在演变为承载城市情感的“记忆芯片”。

商家们也敏锐地察觉到,票根带来的不仅是短期客流,更是长期的情感连接。“我们不只是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更是在参与消费者的快乐旅程。”阅彩城“黎明屯铁锅炖”店长说,他们特意培训员工,看到持票根的客人会主动聊几句演出,“有客人说我们像朋友一样懂他,下次来银川还想住这附近,这就是情感共鸣的力量。”

市民期待 开启更多创新“玩法”

在银川火车站候车的赵女士不经意间道出了城市消费升级的新愿景:“如果火车票也能当‘消费钥匙’该多好。”这句朴素的期待,正揭示着银川票根经济从单一活动福利向全域消费生态演进的无限可能。目前以音乐季、体育赛事为核心的票根福利体系,已显现出向更广阔领域延伸的蓬勃生机。

商业综合体正在成为票根经济扩容的试验场。北京华联银川购物中心创新的“会员积分+票根福利”模式,打破了消费场景的壁垒——音乐季票根可兑换积分,积分又能转化为停车优惠或商品折扣。这种“权益转化”机制如同消费世界的“货币兑换所”,为构建全域票根经济网络提供了可行样本。“我们想测试‘一票通’的可能性,未来如果能把公交票、电影票的积分都打通,消费者的选择会更多。”该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交通票证或将成为下一个突破口。《宁夏航空旅游护照2.0》的创新实践已初见成效,机票信息变身“旅游通行证”,在沙湖、水洞沟等景区及酒店、酒庄、租车等服务中畅通无阻。这种“航空+文旅”的联动模式证明,交通票根完全具备成为跨行业消费媒介的潜力。“很多游客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查攻略,现在一张电子机票就能解决所有需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票根经济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方面的独特价值。

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票根经济的底层逻辑。某数字文旅企业开发的“智能票根系统”已能实现精准营销——通过分析消费行为,向川菜爱好者推送辣味套餐,为亲子家庭推荐儿童活动。这种“千人千面”的福利匹配,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更构建起动态优化的商业生态。正如该企业技术负责人所言:“当票根从纸质变为数据流,它就成为了解消费者需求的‘显微镜’。”

普通市民的期待更为具体而热烈。文创爱好者陈女士憧憬着“看展票根换咖啡折扣”的文化消费闭环,旅行者则向往“一票在手,优惠全有”的无缝体验。这些朴素愿望背后,是对打破行业边界的强烈渴望。正如一位游客所说:“理想的旅行就该像开盲盒,每个转角都有惊喜。”

从览山公园的音乐狂欢到全城联动的消费盛宴,银川的票根经济正在经历质变。当演出票、交通票、景区票、电影票能够互联互通,当每次消费都成为下个消费场景的邀请函,这座城市就构建起了独特的消费引力场。在这个系统中,票根不再是消费的终点,而是开启新体验的起点。

这个夏天,银川的消费图景正在被重新描绘——阅彩城的夜市炊烟里藏着票根的折扣密码,悠阅城的奶茶杯上印着下一站优惠的线索,万达广场的欢笑中回荡着消费记忆的回声。这张小小票根书写的故事,既是商业智慧的结晶,更是城市温度的传递。而它最精彩的章节,或许就在即将到来的交通票、文旅票大融合之中。

在悠阅城的泷川の深夜食堂,来自成都的游客马佳琪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不仅凭音乐节票根享受了8折优惠,更意外收获了一份“银川记忆”。“没想到结账时还收到了城市风景明信片,这种惊喜比打折更珍贵。”这张薄薄的纸片,正在银川演绎着消费升级的深层逻辑:从价格优惠到情感共鸣的跨越。

记者手记

一张票根里的城市消费智慧

采访览山音乐季票根福利计划时,最打动人的,是歌迷们说的一句话:“这票根像根线,把一天的快乐都串起来了。”

最初以为,这不过是商家借演出搞的促销噱头。直到在悠阅城听游客兴奋地讨论“隐藏福利”,在万达广场看家长用票根给孩子换玩具——才发现这张小小票根的魔力,早已超越“省钱”二字。

银川的巧思,在于让票根成为“链主”。它不像传统优惠券那样生硬,而是自然串联起演出、餐饮、零售、娱乐,形成一张有温度的消费网。商家们的参与也颇具巧思:从连锁品牌到街边小店,从送果盘到赠手绘地图,他们读懂了票根背后的情感需求——年轻人要归属感,家庭客要省心,游客要在地体验。

印象最深的是那位收藏票根的90后女孩,她的册子里,票根与奶茶杯套等放在一起,每样物件都连着一段故事。这让我们明白,票根经济的核心,是让消费成为记忆的载体。当一张演出票能串起火锅的香气、奶茶的甜味、夜市的烟火气,城市的魅力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点,而是可触摸的生活体验。

采访结束时,烧烤店老板吆喝着“凭票根享8.8折优惠”,烟火气升腾的场景里,藏着银川的消费密码:不是宏大的概念,而是把每个细节做好,让一张票根、一次优惠、一句闲聊,都成为激活城市活力的按钮。

或许未来,当交通票、景区票都加入这场联动,我们会发现:最好的消费经济,从来都不是刻意设计的套路,而是把城市的温度与智慧,悄悄藏进一张票根里。

本报记者 鲍淑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