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在综合保税区深耕的电子元件出口企业,我们在‘出海路’上最踏实的支撑,来源于税务部门一路相伴的合规指引。”近日,银川综保区某电子元件加工企业财务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税务部门规范工作规程、强化基础管理带来的实效。
银川综保区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区域内出口企业既需应对复杂市场环境,更要在税务合规航道上精准导航。市税务局综保区分局以创新思维破解管理难题,以“标准化+精细化”为抓手,通过规范流程、档案管理、政策传导等举措,让合规管理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动作”,为出口企业筑起兼具温度与精度的“强基”堤坝,保障每一次“出海”合规可控、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针对区内跨境贸易类型多样的业务属性和易发高发风险点,市税务局综保区分局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概念入手,梳理出口类型、方式、海关监管代码、岗位约束等内容,制作《出口企业政策适用和管理手册》,通过理顺基础管理逻辑,实现企业合规申报与税务精准监管的双向优化。
“辖区出口型外贸公司多为小型微利企业,纳税申报时易出现海关监管方式混用问题,导致申报质量不高。”据市税务局综保区分局工作人员介绍,应用《出口企业政策适用和管理手册》后,税政部门可快速匹配代码条目,征期前依据企业出口台账开展事前数据分析,征期内将数据传递至税源部门初核,征期后由税政部门复核。通过全链条监管、多部门审核,有效减少了申报错误,出口型外贸企业的申报错误率环比下降53.8%。
同时,该分局聚焦审核流程,将“电子数据校验-系统智能审核-疑点人工复核”的线性流程升级为“系统校验初审+税种联动研判”的并联模式,贯穿备案、申报及后续管理全流程,为企业装上“360度风险扫描仪”,做到提前发现隐患并纠偏止损。
银川综保区内的某企业主营生产出口硅芯管,适用出口退税政策。但是市税务局综保区分局工作人员发现,企业除硅芯管外还出口大量网络用塑料制品,初步判断可能为非自产产品,不适用增值税免抵退税政策。市税务局综保区分局及时启动并联审核,辅导企业申报出口免税收入,规避了14万元的退税风险。
本报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