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避免“开车溅人一身水” 需完善路况和追责处罚并举 2025年08月11日  刘薇

雨天,银川一对母女被过往车辆溅一身泥后报警,交警找到司机,调解后令其道歉并赔偿600元。事过多日,视频仍在被大量转载,网友大多为较真的妈妈和给力的警察点赞。类似事件近年时有发生,处罚金额也不一。纵览其中蕴含的意义,皆不止于惩戒。

交警的处理方式,让人们眼前一亮。这边,一些网友感叹:原来被车溅湿不用忍气吞声,是可以选择报警的。

的确,碾压积水溅湿路人不只是素质问题,也不合法。交通法规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行经两侧有行人的积水路面时,要低速缓慢通过,以免溅起的泥水波及行人;如若违反,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因先例较少,很多市民权益受损后没有主动报警的意识,加之事发突然,取证亦有诸多不便。2020年,浙江宁波发生的一起类似事件中,警方接警后及时处置,调取附近公共视频找到涉事司机,成为追究其违法行为的关键前提。这是一个良性范例——以自身的积极作为鼓励市民积极维权;以有力的监管和处罚,纠正一些司机的违法行为。

对“小事”较真,才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更何况,交通安全无小事。任何一种交通违法行为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惨痛后果。因此,治理类似车辆溅湿路人的交通安全隐患,不仅需要执法者的作为、被害者的权益意识,还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之所以这次事件成为新闻并受到关注,正是因为“少见”——被溅湿报警的少见、不减速被处罚的少见。但从每一条留言的声音中可见讨论之广泛,所以,“每一个人都应成为交通安全的守护者”需要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司机不是故意“冲浪给路人洗澡”。正如一些银川网友所言:短时雨量过大,路面积水较多,就算注意了一个水坑,前面还会有;公交站前后都有积水,也都有车辆通行,等个车简直就是腹背受敌……

路面积水多、难辨认,车辆驶到跟前已来不及减速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给城市道路基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路面积水不除,“冲浪”就无可避免,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积水问题,检视原有规划标准,尽快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清淤、修复、改造,最大限度减少积水对交通的影响。

完善路况与追责处罚,一前一后并施,才能真正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