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要注意少盐少糖”…… 近日,在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鲁银社区的“乐活”公益集市上,身着蓝马甲的“乐活银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正是鲁银社区以“小网格”激活“大治理”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金凤区通过党建赋能,着力办好一件件民生“微实事”,稳稳托举起群众的“大幸福”。
解决“关键小事”
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鲁银社区积极探索党建赋能“三微”治理模式,通过“微服务”精准触达群众需求、“微协商”激活多元共治活力、“微实事”兜底民生保障底线,构建起“党建赋能、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 “微生态”,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一公里”。
该社区依托划分的14个网格,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构建起“党组织+网格+居民”的志愿服务网络。整合党员、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等多方力量,组建起“乐活银龄”志愿服务队。连续5年探索开展多样化的“乐活”公益集市50期,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供志愿服务千余次,更带动助农产品销售收益超20万元,实现了网格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政策宣传、小修小补、治安巡逻等,都是我们持续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有10000余人次从中受益。”鲁银社区党委书记钱超说,社区从居民身边的“小切口”入手,聚焦日常矛盾纠纷、人居环境改善等居民关切点,邀请党员、居民代表共商共议。从消防设施维修、非机动车棚增设,到健身广场打造、小区凉亭改造,一件件困扰居民的“关键小事”在协商中都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凝聚多方力量
前几天,在北京中路街道清馨苑社区的德宁大厦,德宁“悦+”客厅党群服务中心针对楼宇企业职工举办了技能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像这样的活动已举办近30场次,清馨苑社区创新打造“楼门口”服务体系,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有效促进企业职工互动交流,增强了楼宇凝聚力。
该社区党委凝聚多方力量,联合辖区楼宇企业、共驻共建单位组建“楼小二”志愿服务队,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摸清需求,在德宁“悦+”客厅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解忧小铺、政务公开查阅点、健康驿站等功能区,并制定“月度主题+特色专场”活动计划,通过办好一件件小事,满足一个个小需求,为企业职工、居民、党员提供集休闲、减压、学习、培训、交友为一体的活动空间与贴心服务。
“前段时间我们入户时了解到一个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孩子们暑期在家玩电子产品太多,因此引发了不少家庭矛盾。”长城中路街道彩云社区工作人员马媛媛说。发现这个问题后,社区立即联系辖区共建单位,引入优质资源,为社区孩子办起心理健康讲座,通过互动交流、做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远离负面情绪。
增强群众幸福感
“老百姓挣钱不容易,现在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守牢居民的‘钱袋子’。”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南社区党委书记秦娜说。该社区牢牢抓住反诈“牛鼻子”,创新“检察官+民警+治保委+楼栋长”多方联动机制,构建起社区全覆盖的反诈防线,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在办好“微实事”中守卫居民的“大幸福”。
8月4日下午,在金凤区人大代表王瑞牵头组织下,保伏桥社区工作人员与辖区充电桩运营企业召开了一场老旧小区充电桩费用调整专题协商会议,切实破解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我们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信息,深刻了解到这个小区居民对于充电桩的迫切需求,这样的‘微实事’正是需要迫切解决的。”王瑞说。当天的协商会开得很顺利,运营企业承诺将对收费标准进行重新核算,并在限定时间内给出具体的调整方案,确保居民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本报记者 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