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在下一个街角相遇 ——读肖复兴《一年好景君须记》 2025年08月12日  胡胜盼

《一年好景君须记》

作者:肖复兴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4月

《一年好景君须记》以四季为笔,以回忆为墨,书写生活里那些微小却璀璨的瞬间。该书文字平实温暖,收录了以作者亲身经历为题材与即事即景有感而发的作品,呈现了温润笔触下时光里的有情人间,饱含着对青春、生命、亲友的爱与人间情味哲思。

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大文豪苏轼在杭州写下《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肖复兴最新散文集《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姊妹篇,书名取自苏轼诗句,饱含着对时光流转中美好瞬间的珍视。

新书收录肖复兴全新散文53篇,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市井长卷,没有宏大叙事,却在北国风雪、胡同烟火与旧时光的褶皱里藏着最鲜活的人生肌理。作者以细腻如针的笔触,将平凡日子里的吉光片羽缝制成了一封写给岁月的情书。

时光易逝,真情难寻。一段过往、一次经历、一个人、一段情、一本书,都化作跃动的文字,抖落在胡同的砖缝里、钢琴的余音中、泛黄的书页间,散发出岁月的馨香。轻轻拂去记忆的浮尘,《草厂三条记忆》中,与小伙伴在老胡同里“一路细雨打湿肩头,街坊们的目光像芒刺又像开花”的往昔,道尽了童年友情“如清澈泉水般从岁月深处潺潺流来”的纯粹。《上海知青》一篇,讲述了与知青战友之间深厚的情谊,那种在艰苦岁月中相互扶持的温暖感人至深。《生命的尽头是一束花》里,张大千与张伯驹的生死之交更是令人读之惊心动魄。

作者践行“散文应如朋友对谈”的理念,认为散文是一切文体的基础,又是一切文体的塔尖。散文的内心是属于诗的,能在芜杂生活中捕捉到几许诗意,这正是散文的魅力所在。《蔷薇笺》里,作者通过对一架蔷薇花的描绘,引出了对青春悸动的回忆,也让似水的流年在读者心头漫溢开来。《放一架钢琴在海边》中,作者写道:“残疾人艺术团的孩子们的梦,都是那么美,那么新奇而独特,那么让人感动。也许是因为,他们对眼下这个越发纷繁变化的世界看不到、听不到、无法诉说吧,他们的梦,才比我们能够看见一切却已经熟视无睹的常人,更为丰富,更为清澈,更为动人,也更为迫切吧。”残疾人艺术团的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不仅让作者深有感触,也让读者为之动容。

肖复兴的创作始终秉承着“从生活中找素材,从小处入手,越小越好、越细越好”的原则,于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他笔尖的世界是由无数细微光点组成的银河。在他的笔下,炸丸子的黄德智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人,但他平凡的生命却因为年复一年从未放弃的书法而显得极有意义。《粥滋味》中,一碗简单的粥,却盛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通过儿子学会煮粥的过程,在看似寻常的成长细节中,作者提炼出了“时光在谷物里发酵”的哲思:“孩子的长大,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在陌生的环境里,在无助的情境中,在生存的逼迫下,在失败的经验里,靠自己去面对,去学习,去实践,比在父母身边成长得快。”

肖复兴多才多艺,曾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擅长素描和水彩,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音乐,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于是,他的文字便有了灵性、律动性,叮叮咚咚,错落有致,呈现出水彩般的画面感。他写北大荒完达山伐木:“特别是夜里,风雪呼呼叫着,像是从远处吹奏着整齐的军乐,挥戈踏马而来。森林立刻回荡着各种交响,呼应着风雪的到来。风雪掠过树枝的簌簌声音,像是大海翻滚着波涛。”《雨四季》中这样描写:“枝条上沾满晶莹的雨珠,绿得越发湿润和清新,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半空中荡漾起了绿色的涟漪。”这些文字仿佛带着雨后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放慢呼吸,感受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一年好景君须记》不只是岁月静好的滤镜,更彰显着直面生活褶皱的勇气。“愿这些文字成为苦难生活中的一帧倒影,让粗糙的心不被岁月磨成搓脚石。”生活或许狼狈,但手边光阴皆可酿成橙黄橘绿的“一年好景”,在平凡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好风景”。

肖复兴写生活,又分析生活,认识生活。读者不难感受到,散文教会自己的,不仅是欣赏文字之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浮躁里守护精神的丰盈。当我们在书中“遇见那个在时光河流里倔强奔跑的自己”时,永远相信下一个街角会有光,那么也就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灵魂相遇,因为那正是我们能够直面生活的底气。

胡胜盼(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