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援华远程轰炸机迫降宁夏平原往事 2025年08月13日  郑文著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尚处初建阶段,设备落后、物资匮乏且欠缺必要的空战训练,联合作战能力极为有限。这一时期,在与日寇的殊死较量中,中国空军损失巨大。应中方吁请,苏联空军抽调人员和装备组成航空队,来华对日作战。

奇袭

1939年10月3日,援华航空队9架DB-3远程轰炸机,自成都起飞奇袭日寇占据的汉口机场。抵达目标后发现地面敌机盖无防范且正在举行新型飞机的迎接仪式,随即予以轰炸。此次轰炸致侵华日寇多架飞机被毁,甚至还将指挥轰炸重庆的日寇第1联合航空队司令冢原二四三少将左臂炸掉。10月14日,援华航空队DB-3远程轰炸机群再度突袭汉口机场,发现地面又聚集敌机70余架,于是精准投弹,再次重创侵华日寇战机。两次远程轰炸,给日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1939年10月下旬,中国空军接到情报,大批日寇战机聚集山西运城,欲对中国北方实施轰炸。遂决定,派遣援华航空队以远程轰炸机对盘踞运城的日本航空部队进行打击。

1939年10月31日上午10时5分,援华航空队第一批7架DB-3远程轰炸机自成都太平寺机场起飞。10时20分,第二批9架DB-3远程轰炸机亦由成都太平寺机场起飞,奔赴山西运城轰炸日本空军基地。(引自当时中国空军第一军区1939年11月9日电呈关于此次行动及后续情况报告)

消失

1939年10月31日下午5时,中国空军指挥部内寂静无声,空气凝滞如铁。至此时,两组远程轰炸机编队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根据当年援华航空队提供的DB-3远程轰炸机性能参数,DB-3远程轰炸机最高时速为每小时440公里,标准飞行时速为每小时270公里,续航时间为10小时(空载极限续航时间12小时),最大载弹量2400公斤。

而此次对日军基地实施轰炸任务,DB-3远程轰炸机携带100公斤航弹四枚、50公斤航弹两枚及其他必要装备。此时,自远程轰炸机编队起飞后,已过去整整7个小时,轰炸机编队剩余续航时间不容乐观。

若再无确切消息,这16架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远程轰炸机所面临的只有两种可能:因为没有战斗机护航而全部被日寇击落,或者在山地迷航坠毁。无论哪一种结果,都必然是中国抗日战场空军力量最为惨重的损失。

迫降

10月31日下午5时30分,当时中国空军指挥部接转呈的宁夏电告:

“宁夏上空发现不明机八架。”

指挥部人员闻讯,急电宁夏:“此为中国空军飞机,必将迫降,万勿攻击。”

但此后,宁夏方面再无消息。

次日清晨,指挥部陆续接到报告:

B-1619机迫降宁夏灵武县;

B-1623机迫降宁夏大、小坝间;

B-1624机迫降宁夏通贵堡;

B-1625机迫降宁夏中宁县;

B-1627机迫降宁夏中宁县;

B-1628机迫降宁夏(银川);

B-1626机迫降陕西横山北;

B-1621机迫降陕西安边堡。

(引自当时中国空军第一军区1939年11月9日电呈关于此次行动及后续情况报告)

其中,除B-1624机迫降通贵黄河(机组人员获救)外,该编队其他轰炸机皆于相对平坦地带迫降,虽不同程度受损,但基本能够维修。而机组人员虽有受伤,但无生命危险,已由当地妥善医治。

原来,执行此次远程轰炸任务的飞行编队突遇恶劣天气以致迷航,并未找到运城方位。几经努力,原计划轰炸后降落兰州的8架远程轰炸机,只能将装载的炸弹投掷于黄河,并在黄河沿岸相对平坦的地带实施迫降。而原计划返程降落成都机场的轰炸机,亦分别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迫降,其中两架迫降于长江中。

救援

据1986年《宁夏文史资料》第15辑《在抗战的日子里》记述:1939年初冬的傍晚,中宁上空忽然响起雷鸣般轰鸣声。两架飞机由西向东滑落在黄河南岸的黄辛滩上(当为援华航空队B-1625、B-1627机。本文作者注)。彼时正值抗战时期,当地民众与驻军以为敌机降落,于是迅速包围。但见机组人员高呼:“苏联、苏联。”虽然生硬,但为汉语,于是有人判断:“这是帮助我们抗战的苏联飞机。”众人闻讯,顿时沸腾,盛情将机组人员邀请至当地条件殷实、住房宽敞的人家,并以最好饭菜款待抗日英雄。

继而,兰州空军基地每天派机械师乘小型飞机飞赴黄辛滩,对紧急迫降的远程轰炸机进行检修。月余,两架远程轰炸机于中宁黄河岸边重振雄风振翅高飞。

另据1996年《宁夏文史》第12辑,亲历轰炸机迫降灵武的谢瑞祯撰《抗战时期苏联空军在宁夏的遭遇》一文:1939年冬季的某日下午5时左右,灵武城警报钟声响起,身为校长的谢瑞祯先生遂率灵武第一完全小学全校师生至东门外果园躲避,但见夕阳映衬下,一架银灰色飞机自灵武东门斜向西低空滑过,降落在西门外韩家湖的冰床上(此为B-1619机,本文作者注)。飞机试图复飞,但旋即再次于龙家滩降落。鉴于此处为丘陵,致使飞机前轮钢架折断,机身擦地,螺旋桨亦因与土层撞击而严重变形。

之后,兰州空军基地官员专程至此,视察轰炸机受损状况,并决定迫降宁夏的飞机就地修理,“先修轻伤,后修重伤,修好一架,归队一架”。而灵武民众不畏严寒,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便修筑一座简易机场,供维修专家及运输器材的飞机所用。自此,每天都有兰州空军基地专业人员搭乘飞机至灵武的临时机场。

另据彼时航空委员会1939年12月13日迫降轰炸机情况报告,迫降灵武的B-1619远程轰炸机,因受损严重,拆解后运抵兰州维修。

而迫降大、小坝间的B-1623机,于1940年1月27日修复后飞回兰州。

需要说明的是,迫降银川的B-1628远程轰炸机,机上乘员包括当年中国空军总顾问阿尼西莫夫,但未见这架飞机究竟于银川何处迫降的记载。根据6架迫降宁夏平原的轰炸机中唯独B-1628机没有受损记录而推断,很有可能阿尼西莫夫随员中有人熟悉西北机场方位,所以B-1628机或降落于银川西花园机场。而阿尼西莫夫于银川驻留数日,1939年11月5日返回兰州。

1939年10月31日,支援中国抗战的苏联航空队突袭日军盘踞的山西运城机场,虽因气象原因迷航而紧急迫降宁夏山川,但机组人员的英勇无畏以及宁夏民众对援华将士的热情相助,生动展现了反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援华将士与中国民众同心协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故事。

今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谨以本文追述这段往事,并向抗日战争中所有无畏的中外勇士以及众志成城支持抗战的中国民众致以最深切的敬意。

郑文著/文

图片由郑文著独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