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做法
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络;建立监测预警联动响应工作机制;建成较为完善的巨灾科学中心科研平台体系
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引入智慧门禁、人脸识别系统,并部署无人配送车,为居民构建“最后一公里”的智能服务体验
在智慧城市领域,通过智慧停车系统有效缓解“找车位难”问题,推广智慧路灯实现节能降耗,建立碳排放监测平台助力“双碳”目标
闲置空间改造,融入特色元素,分区打造篮球场、足球场和休憩平台等。通过市场化机制动态调整业态,既实现了自我造血,又服务了周边居民。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针对高质量推动城市更新,各地依托自身实际,积极寻求突破点,寻找提升城市品质、民生福祉的着力点,在科技、生态、民生等多个领域进行实践,诸多经验值得借鉴。
锚定城市发展新方向
5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作出了系统全面部署。7月14日至7月15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列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强调“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均超过99%,地下管网长度达到378.5万公里,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16.5万公里;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多万户、超过1.2亿人。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测算,“十五五”期间,在城市更新方面预计至少能够完成4.48万亿元总投资,折合每年近9000亿元。未来,城市更新的潜在需求预计将主要来自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科技介入城市更新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离不开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支撑。根据《人民日报》报道,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增强城市发展韧性,一直是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的目标。
2015年以来,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合肥逐步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络;推进三级监测运行体系建设,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预警联动响应工作机制;建成了多个重要实验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巨灾科学中心科研平台体系,推进城市安全从理论到技术的跨越。
根据《经济日报》报道,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北京回龙观社区引入智慧门禁、人脸识别系统,并部署无人配送车,为居民构建“最后一公里”的智能服务体验;在智慧城市领域,深圳通过智慧停车系统有效缓解“找车位难”问题,杭州推广智慧路灯实现节能降耗,上海建立碳排放监测平台助力“双碳”目标,使城市更新更绿色、更高效;在智慧政务层面,广东“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集成超过2000项民生服务,实现高频事项“指尖办理”,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社保查询、医保支付、公积金提取等多项政务服务;上海杨浦区“长阳创谷”将老厂房改造为数字产业园区,已集聚200余家科创企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在城市更新中提升城市吸引力
《中国旅游报》撰文指出,各地应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机会,深度挖掘、全面整理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物产等要素,梳理和赓续城市文脉,亮化和美化城市形态,凝练和强化城市特色,塑造和凸显城市个性。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特色被弱化、个性不突出的城市,要在文脉梳理和凝练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调整、建设改造、景观提升、内涵充实等手段,重塑城市特色,凸显城市个性。
上海对苏州河中环立交桥下空间的改造让人眼前一亮。设计团队以“动物象限”为主题,将斑马、猎豹等元素融入桥柱彩绘,分区打造篮球场、足球场和休憩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动态调整业态,网球赛季变身网球场,飞盘热潮时开放为运动场,单日接待超500人次,既实现了自我造血,又实实在在服务了周边居民,让这片空间真正“活”了起来。
《经济日报》撰文指出,在城市更新中守护烟火气,意味着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改变:城市更新不是物理空间的简单翻新,而是以空间改造释放民生福利;也不是单一的建设行为,而是要通过居民、商户、专家、城市建设者和运营者共商共治,让更新更精准、更有人情味。
本报记者 皇甫世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