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手工艺品制作、环保知识问答……8月15日,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永宁县闽宁镇的中心广场好不热闹。为深入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成就,不断增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在闽宁镇举办了2025年全国生态日宁夏主场活动。
人人都是生态文明的受益者
在闽宁镇中心广场北侧,由20多块展板组成的宣传墙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全方位展示了自治区、银川市及闽宁镇生态文明建设成就。21岁的马建忠细细品读着展板上的文字,“荒漠化防治‘宁夏样板’走向世界”“银川入选中国‘十大大美之城’”“筑牢生态环保屏障和美永宁绿意盎然”等文字,将他的记忆大门悄然打开。
2006年,尚是小学生的马建忠跟随父母移民到闽宁镇。当时的闽宁镇风沙很大,有时能将路边新栽的小树吹倒。多年过去,闽宁镇已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马建忠指着路边生长旺盛的行道树,高兴地说:“现在风沙几乎没有了,到处都是绿色。生活环境变好了,我们还有了葡萄酒、设施温棚等产业,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受益者。”
在家门口参加全国生态日活动,马建忠思绪万千,他不仅感慨生活的变迁,还思考起未来如何当好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我们要把爱护环境融入生活,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也要少用塑料袋。”马建忠说。
活动现场,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有机农产品、绿色科技产品展示讲解,垃圾分类小游戏互动及环保知识问答、政策宣传咨询等活动,向市民传递了生态环保理念。在拼布画站台前,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负责人杨佳环用巧思将原本没有什么大用处的零碎布头,缝制成精美的向日葵摆件,或做成星空、房子造型的拼布画,甚至是小巧的房子造型收纳盒,用作品说话,让大家看到了变废为宝的生动可能,为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提供了最直观的示范。
多彩活动丰富全国生态日
今年全国生态日活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当天,除宁夏主场活动外,我区各地市也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印制主题宣传品、开展现场咨询等形式,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全国生态日活动,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道德,繁荣发展生态文化,积极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宁夏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各级各类媒体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公众参与体验等形式,积极引导全社会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近年来,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性、转折性成效。在试点示范方面,闽宁镇被打造为西北首个“绿电小镇”;在全国率先建设“双碳”数智监测中心,构建分地区、分行业“电-碳计算模型”。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全区新能源装机达到4557万千瓦,装机占比从2020年的44%提升到57%,成为全国第四个新能源为第一大电源的省区,非水可再生电力消纳权重达到31.1%,位居全国第三;聚焦化工、冶金、有色等重点行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累计淘汰落后产能744万吨,建成绿色工厂166家、绿色园区13家;累计完成热源清洁化改造1.4亿平方米、建筑能效提升改造2080万平方米;城市公交新能源车替代率达100%。在节能降碳方面,我区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648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59个;万元GDP用水量累计降低30.8%,建设“无废细胞”185个,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4%;森林覆盖率达到11.6%。
银川的生态底色更亮
“始终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纵深推进PM2.5攻坚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我市PM2.5、PM10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全面下降,全市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我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黄河干流银川段连续8年保持Ⅱ类进出,黄河银川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大力实施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推进矿山整治、植树造林、封山禁牧,累计造林68万亩,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曾经千疮百孔的贺兰山焕发生机。”
……
在全国生态日宁夏主场活动现场,银川市向与会者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从蓝天到碧水,从青山到生灵,银川用最朴实的行动编织着塞上湖城的绿色梦想。这份绿意奔涌的答卷,不仅仅写在数据里、写在每一口清新的空气里,更写在了每一位银川人幸福的笑容里。“这些年明显感觉到环境越来越好了,经常有人在微信朋友圈打卡‘银川蓝’,到处都能看到设计精美的小微公园,时不时还能听到贺兰山发现新增野生动物踪迹、农业上应用环保技术的新闻。今天在现场看到银川入选中国‘十大大美之城’的展板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市民陈斌说。
“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持续聚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让银川的生态底色更亮、发展质量更高,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蓝天白云、清水绿岸中享受幸福生活。”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