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平凡者的光芒 ——读《世界把我照亮》 2025年08月19日  孙功俊(安徽)

全书分为“道路把我牵引”“故乡把我温暖”“世界把我照亮”三个专辑。作者立足于个体生命体验,以诗为眼,捕捉平凡世界的肌理,记录下普通人在现实洪流中的奔波、感悟与希冀。作者的诗歌创作,展现出“向下扎根”与“向上生长”的力量,语言洗练,却具备直抵人心、粗粝而温热的广泛共鸣力——这不仅是其个人经历的诗性切片,更是对时代底色的深入勘探。

在当代诗坛,王计兵作为“外卖诗人”,以超越身份标签的创作实绩站稳脚跟。其最新诗集《世界把我照亮》,不仅延续了他对普通人的质朴情感,更以“双向照亮”的纵深跃迁,展现了“外卖诗人”如何用文字释放出温暖而坚韧的光芒。

王计兵追求“笨拙而真诚的表达”,形成了一种粗粝而精准的诗学。如“时间像一把刀/割裂了我们的脚步”,平实比喻裹挟着生存痛感,直击人心。这种无修饰的言语,恰是对浮华诗风的反叛。

王计兵的诗学核心,在于揭示了平凡者不仅是受光体,更是发光体。他将诗歌比喻为“生命里的一颗糖”,在爬完18层楼送餐后的艰辛中酿造诗意的甜。这种转化在《工装》中尤为突出:丢弃的工装如“剥落的糖纸”,而穿上它送外卖,人则成为“裹糖衣的药片”。

书中第一辑“道路把我牵引”,是诗人的人生轨迹:从江苏省徐州市农村的少年,到山东砖厂的打工人,再到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街头的外卖骑手。作者写“用双脚捶击大地”的奔波,把这些苦涩熬成了诗——“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这些诗句里没有抱怨,只有对生活的清醒认知:“我们都是赶时间的人,却在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第二辑“故乡把我温暖”是全书最柔软的部分。作者写母亲的身高,“割麦子的母亲低于麦草/拉车的母亲接近路面/我居然不知道她究竟有多高”(《母亲的身高》);写父亲的转变,“以前反对我写诗,把作品一烧了之的父亲,后来深夜念我的诗”(《父亲的诗》);写故乡的老人,“他们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像晒着一本翻旧的书/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一个关于土地的故事”(《墙根下的老人》)……这些文字没有华丽辞藻,却像故乡的风,带着麦香,吹进每个游子的心里。故乡不是一个地名,是母亲的灶烟、父亲的咳嗽,是“用异乡这把尺子量出来的思念”。

最后的“世界把我照亮”是对全书的升华。作者不再只写自己,而是写所有的劳动者:“一个拖着行李的人经过小区/围上来一群二房东/让我想起当年我们围着老板/而我们随身携带的/是大把的年龄和力气”(《淡季》);写“每个小哥都是段誉或者郭靖/从憨憨少年修炼成绝世枭雄/行侠仗义者/不用十八般兵器/而是手持人间一束光”(《外卖小哥》)……在这些诗句中,作者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千万普通人的生活。他们平凡,却坚韧;他们辛苦,却依然热爱。

王计兵的诗能打动千万人,是因为其中有的只是“接地气”的生活。他写的是“空气里赶出风/风里赶出刀子/骨头里赶出火/火里赶出水”的艰辛,是“一只漏了气的皮球更便于携带/我们才会为了一口气/努力地活着”的坚韧,是“外卖箱里装着别人的饭/也装着自己的梦想”的希望。诗句像“野生的草”,在生活的土壤里野蛮生长,却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把我照亮》不是一本完美的诗集,却是一本有温度的书。“我希望我的诗能照亮更多人。”王计兵如是说。其实,他已经做到了,因为照亮世界的是“平凡人的热爱”,就像他在诗中写道:“每个小哥都是手持人间一束光的人/他们用双脚捶击大地/在这人间不断地淬火/把自己变成了光/也照亮了别人……”

孙功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