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更是一位心怀苍生的劝学者。在他的诗篇中,劝世人勤学读书的箴言如星火般闪耀,照亮了千年来的莘莘学子。
从诗作中,不难体会到杜甫对读书的严谨态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破万卷书,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如有神助,这实际也隐含了读书要用心、要深入理解的要求。若只是走马观花,即便读得数量再多,也难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只有反复研读,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的精髓,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成长养料。
杜甫还从不同角度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杜甫感慨文章是流传千古的大事,其中的得失只有自己心里明白。每一位作者都有其独特的经历和思想,而他们之所以声名显赫,离不开长期读书积累的知识和智慧。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这是杜甫在《柏学士茅屋》中的名句,他以质朴的语言告诫世人:人应博览群书,以学识立身。青春易逝,学问与文章,是关乎人生与家国的千秋大事,容不得半点懈怠。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以诗为剑、以笔为灯,记录时代苦难,抒发家国情怀。其诗作中,既有对学问不懈追求的写照,亦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不仅勤学不辍,更以诗篇劝勉世人需以恒心和毅力成就学问。
杜甫曾以诗喻学,强调读书之法。“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看似自嘲,实则暗含对浮躁学风的批判——真正的学问,需以“致知力行”为本。他主张读书应“精研细读”,唯有以心为舟,方能在学海中乘风破浪,抵达真理之岸。
杜甫的诗中,亦不乏对精神寄托的追寻。《南征》中“老病有孤舟”的凄凉,映衬出诗人将读书作为心灵慰藉的坚韧;《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更暗喻学识之广博,需以天地为书、以万物为师,不断探索和积累。
杜甫的劝读精神,激励着我们以读书为舟、以学识为剑、以德行为盾,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张林涛(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