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贺兰县 精准滴灌 持续完善产业链条 2025年08月21日  梁小雨

今年以来,贺兰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涉农项目建设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强化技术支撑、深化利益联结,打造从农户到企业、从基地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让发展红利沿着产业链条精准滴灌到每一户农民手中,绘就出“抱团发展、利益共享”的乡村共富图景。

农业项目激活产业新引擎

近日,贺兰县立岗镇金星村的田间地头热潮涌动。由村集体主导建设的现代化西红柿分拣中心已完成最后调试,即将大显身手。这个占地面积8.2亩的分拣中心,不仅配备了面积达2510平方米的分拣车间和1206平方米的冷库,还引入两台定制化注塑机,形成从果实分拣到包装生产的完整闭环,为集体经济装上“双引擎”。

据了解,该分拣中心于今年4月份启动建设,规划了清洗、分级、包装、预冷四大功能区,将为当前的西红柿、小番茄集中采收季筑牢硬件基础。“以前再好的西红柿也只能卖给商贩,卖不上好价格。现在咱们自己生产包装盒,既防压又保鲜,还能多卖钱。”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朱才指着注塑设备算起增收账:此次引进的注塑设备将专门生产西红柿等果蔬的定制化包装盒,有效解决以往优质西红柿因包装简陋而折价的问题。他表示,自主设计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包装,能显著提升产品外观档次、减少运输损耗,让“好果子”真正卖出“好价钱”,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

此外,分拣中心预计带动20余户农户增收,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80余人,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0余万元,让村民实现“足不出村”稳定增收。

立岗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分拣中心将通过标准化、品牌化的运作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西红柿种植户提升品质意识,推动整个产区向“优质优价”转型,为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品牌提供支撑。随着分拣中心建成与注塑设备投产,金星村正勾勒出一幅西红柿产业提质增效、村集体与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的生动画卷,产业兴、集体强、村民富的未来清晰可触。

多元发展助力农户稳定增收

今年3月底,塞上百香果(西番莲)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在贺兰县立岗镇银星村破土动工,为这片土地播下了新的希望。时序流转,如今的银星村百香果基地里,藤蔓舒展着繁茂的枝叶,饱满的果实点缀其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该项目由宁夏正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斥资3000万元倾力打造,规划建设10栋面包温室、1栋一代温室、1栋玻璃温室。凭借创新的温棚种植技术,搭配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实现对温湿度的科学精准调控。基地负责人张兆荣介绍,这批百香果品种为钦蜜9号,预计9月中旬成熟,价格在每公斤40元到60元,本地居民无须远行就能尽享南方水果的美味。

宁夏正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彩荣表示,之所以把项目落户银星村,首先看中的是当地优良的气候条件——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与合理的降水,能为百香果提供充沛光源,有效促进果实糖分积累,助力品质提升。其次,当地紧邻主要交通干道,从产地到主要销售及加工地仅需30分钟车程,不仅大幅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损耗,更能保障鲜果在最短时间送达消费者手中,显著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基地还精心培育了番茄、黄瓜、茄子等十余种常见蔬菜,均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凭借天然健康的品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这些多元化项目形成了显著的引流效应,不仅让基地人气持续攀升,更让当地村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目前,基地已吸纳多名村民就业,岗位涵盖种植管理、游客接待等多个领域,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从立岗镇金星村现代化西红柿分拣中心的即将投用,到银星村塞上百香果(西番莲)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的硕果初显,贺兰县以特色农业产业为笔,以联农带农机制为墨,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贺兰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个涉农项目的落地生根,不仅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更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共享发展红利,实现了“产业兴、集体强、村民富”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