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市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引导,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践行文明婚俗的内生动力,让“婚事新办、节俭为荣”的文明新风在塞上大地蔚然成风。
如何让高额彩礼“降温”、文明婚俗“升温”?近年来,银川市委宣传部以宣传引导为核心,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宣传载体创新上,精准把握传播规律,让文明理念“活”起来、“火”起来。线上,一场场移风易俗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持续掀起热潮,其中《三对面》斩获全区移风易俗短视频一等奖。《湖城话新风》新媒体系列短视频则以贴近生活的场景、鲜活生动的表达,将抵制高额彩礼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此外,一条条村头巷尾的移风易俗宣传栏、一场场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让文明新风“抬眼即见、触手可及”——灵武市创排的小品《亲家过招》,凭借对高额彩礼问题的深刻洞察,在第二十届群星奖宁夏地区选拔赛中以戏剧专场总分第一的成绩跻身全国复赛;全市统一开展的移风易俗文艺巡演,不仅完成7场市级展演,更带动县乡演出200余场,用文艺的力量改变群众的思想认知。
“这次的集体婚礼非常喜庆,现场的氛围也很好。希望更多年轻人像我们一样,加入移风易俗、抵制高额彩礼的行列中。”近日,在金凤区丰登镇的“情定金凤,爱满丰登,共筑文明婚俗新风尚”集体婚礼活动上,新人安瑞瑞、郑英健满怀喜悦地说。
典型示范与活动引领,是银川市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关键一招。从“爱在滚钟口情定贺兰山”集体婚礼、集体颁证活动登上抖音地方热搜,到“公交车婚礼”“红白事直播间”等形式被市民主动选择,再到全市移风易俗宣传月吸引12万人次群众参与170余场活动,每一场活动都是一次文明理念的传递,每一个选择都是一次婚俗观念的进步。这些实践不仅得到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报道,更实现全网阅读量超200
万人次。
银川市指导县(市)区媒体平台持续开设“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专栏,累计刊播稿件600余篇,中宣部主管《农家书屋》杂志专题关注银川实践,兴庆区、金凤区丰登镇的经验做法得以推广。另一方面,贺兰县制作的《一图读懂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明白卡”》新媒体长图被全区媒体广泛转发,构建起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宣传格局。
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创新实践,让宣传引导更接地气、更有实效。例如,兴庆区在公园及重点村(居)打造宣传阵地;西夏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超100场,入户宣传、讲座培训、传单发放等形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今天,我来说一说文明婚俗。我们要以爱之名,倡导婚嫁新风,让幸福更简单!”近年来,“石竹花”宣讲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开展5000余场常态化宣讲,不少志愿服务品牌持续擦亮。特色宣教模式也不断涌现:贺兰县金贵镇选聘13名“义务红娘”,通过“月老簿”摸排适龄青年、“金贵缘来”群牵线搭桥,同步传递“低彩礼”理念;永宁县5年来开展130余场主题文艺巡演,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西夏区兴泾镇泾华园社区编排《移风易俗三句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揭露高额彩礼危害。“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宣传了1500余条好家风,发放“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倡议书5万余份……
移风易俗,润物无声。
一条条火爆出圈的宣传视频、一场场各具特色的线下宣传活动、一块块村头巷尾的移风易俗宣传栏、一个个“低彩礼”“零彩礼”的典型案例,无不印证着全市上下推进移风易俗的扎实成效。随着宣传引导的持续深化,塞上湖城正以更纯粹、更温暖的婚姻观,书写着新时代的幸福篇章。
本报记者 陈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