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1937,额济纳日本特务据点覆灭记 2025年08月27日  郑文著

1936年,侵华日军在时属宁夏辖域的定远营(今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当年人迹罕至的额济纳等地,处心积虑设置特务机关并修建机场,一系列布局中隐藏着一个对日本侵华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秘密计划。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但这段往事,仍旧扑朔迷离……

定远营特务机关

1936年7月19日,阿拉善北部狼山脚下戈壁与黄沙间的古道上,7名以日本航空社身份掩人耳目的日本人驾乘十峰骆驼蹒跚而行,他们由包头出发,经茨窝子井驿站过大水沟(庆格勒)而转向南行至吉兰泰。最前方的骆驼上是这伙人的领导,也是即将驻扎定远营特务机关的机关长,名叫横田碌郎。

横田碌郎于此遥望巍峨壮阔的贺兰山,但他完全不理解贺兰山承载的精神信念,更不能想象贺兰山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与决心。

7月22日,黄沙的尽头绿树成荫,被高大城墙围绕的定远营古城便矗立于这片绿色之中。横田碌郎胸中涌起激流——地图上那个被他们无数次圈注的坐标,终于近在眼前。

突然,但见一人一骑由远及近、飞奔而来,依稀听到马背上的人还在高声呼喊。原来,此人是先于横田碌郎一个月抵达定远营的关东军航空社驻定远营负责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8期学员横山信志。横山信志的伪装身份是“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部教授”,而他的真实任务是负责在定远营修筑机场。简短寒暄之后,横田碌郎及特务机关人员随横山信志一同前往定远营的驻地。

关东军航空社在定远营的驻地,是定远营南门外商业街上一家前店后院式商号。整个后院已被航空社完全包下,这里也将是日本特务的机关驻地。横田碌郎稍作休息,便要求视察修筑在定远营东侧的机场。因为他知道,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将要到达定远营。

8月24日,宁静的定远营天空突然被震耳的飞机轰鸣声打破。横田碌郎率领全体特务机关成员,横山信志率全体定远营机场建设队成员,在机场跑道旁列队迎接飞机降落。

两架飞机陆续着陆,飞机上缓步走下的是蓄仁丹胡、身着日本陆军中将服装的中年军人,他便是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二战甲级战犯,1948年12月23日被执行绞刑)。他们正酝酿一个以定远营特务机关、百灵庙特务机关为辅助,以额济纳为核心基地的庞大计划。

较量

10月30日,有消息传到定远营特务机关:宁夏方面委派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的叶森到定远营,旨在与阿拉善的同志合作驱离日本特务机关,并勒令横田碌郎次日前往定远营王府。

10月31日下午1时,横田碌郎一行4人到了王府,叶森等人已端坐等候。叶森对日本特务机关成员说:“你们怕死嚒?我不怕(死)。此时此刻,中华国家尚未灭亡,只是国难当头,我等匹夫有责!”继而说道:“你等定远营驻留日方人员,未持南京政府外交部之护照,已属非法滞留,若你等不同意主动撤退,我方必然将以实力行动相对”。

横田一方辩称:“中日亲善,日方驻留人员只是手续不全,而并非盖无护照……”

没等他说完,叶森说:“好个‘中日亲善'!尔等占我东三省,屠戮我同胞,如今又妄谈亲善?九一八之奉天、一二八之淞沪,哪一滴中国人民的鲜血不是尔等所谓‘亲善’的见证!”(据随行特务日记记述)

横田一行原本打算以外交辞令及侵华日军武力干涉对宁夏方面施压,拖延定远营特务机关驻留时间,但看到叶森极为坚定,心里也知道已经没有交涉的可能。于是,他托称报请上级,黯然离开王府。

11月3日,关东军航空社燃油运输队自张家口经绥远、百灵庙到达定远营。该运输队携140峰骆驼队走了1200公里、历时46天,运抵航空燃油1000桶(9升/桶)。这对于他们战略性目标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首批燃油运抵定远营,横田碌郎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得到消息,清剿日本特务机关的中国士兵,已经到了定远营周围。他们目前能做的,只有尽可能拖延时间,用来维持关东军额济纳计划的顺利实施。

额济纳特务机关

与宁夏方面交涉之后,驻定远营特务机关成员日夜商讨应对的策略,并决定定远营特务机关分批撤离,仅用百灵庙特务机关维持额济纳计划的实施。

11月6日,一架运送补给的飞机抵达定远营。部分定远营特务机关人员与必要物资装备搭乘这架飞机撤离至额济纳。到了额济纳机场,额济纳特务机关长江崎寿夫、助手大西俊三以及额济纳机场建设队成员已在跑道旁迎候。在定远营的溃逃并没有令日本人沮丧,甚至他们认为

退一步海阔天空,额济纳的任务一定能够完成。

11月9日,一件对额济纳特务机关来说影响深远的意外事件突发。这一天凌晨4点,额济纳特务机关的仓库燃起熊熊大火,火势在干燥季节遇烈风愈发猛烈,瞬间将额济纳特务机关焚毁,导致其长时间囤积的各种枪械、弹药及一些重要设备淹没于火海,对外联络的电台也受损严重。

这场火灾,对额济纳特务机关以及额济纳机场建设队的未来颇具影响。此时此刻,对于他们而言,冬天来了。

驱逐定远营特务机关

11月13日,奉命驱除日本特务机关的二十五师官兵即将抵达的消息,迅速在定远营大街小巷传播,“抗日救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也已出现在定远营街头。横田碌郎以及残留在定远营的特务机关成员察觉到形势不利,于是将机密文件、密码电报等堆积焚烧,也破坏了无线电台。

11月22日,二十五师抵达定远营。11月24日凌晨,彻夜未眠的横田碌郎突然警觉地说:“听,有飞机的声音。”横田及特务机关成员迫不及待地从驻地鱼贯而出,看到门外寒风之中二十五师士兵持枪列队。特务机关成员低头前行,沿着他们熟悉而陌生的道路前往机场(据横田碌郎回忆录)。登上飞机之后,横田碌郎从舷窗瞭望贺兰山,此时,距离他踌躇满志抵达定远营仅仅4个月,苍山依旧,而他们已是穷途末路。

此时此刻,横田碌郎与横山信志知道定远营的任务已成为泡影,但还残存幻念,因为,额济纳特务机关,才是此次任务的核心。

额济纳的秘密

从定远营特务机关撤离之后,额济纳特务机关已经完全失去来自定远营与百灵庙的联系(同为1936年11月24日,中国军队清剿盘踞此间的日本特务机关,史称百灵庙大捷)。他们从火灾中抢救出的电报设备也已经彻底损坏,额济纳特务机关处于航班消失、无法电报联络的境地。此时,驻扎在额济纳的日本间谍人员,由额济纳特务机关成员、关东军航空社成员等共十人构成。他们唯有期待:只要计划之中的大型飞机能够顺利降落,且第二支燃油运输队能够抵达,一切,都会好的。

原来,彼时关东军大型运输机尚不具备载重条件下超长距离飞行的性能,必须在中国西部建立中继站,才能经喀布尔完成跨越欧亚大陆的飞行计划,继而纳粹德国的战略物资便可以通过空中走廊运输至中国的日本占领区。定远营特务机关、百灵庙特务机关的设立,既是步步为营,又是对额济纳航空中继站计划顺利实施的有效支持。

这,便是关东军在额济纳地区处心积虑所实施的终极秘密计划——“欧亚航空联络计划”。

1937年6月27日清晨,双引擎、全金属结构远程运输机“曉号”在额济纳天空中大幅回旋后,降落在额济纳机场跑道之上。

这是当时日本最新研制的远程运输机型首次飞抵额济纳,额济纳特务机关成员兴奋不已。运输机飞抵额济纳,意味着驻扎在额济纳的特务机关与机场建设队历时一年多营建远程飞行中继站的任务有了眉目,更意味着侵华日军所规划的“欧亚航空联络计划”战略目标的实施,已进入新的阶段。

然而,历史并非依照侵略者的意志所书写。

覆灭

1937年4月,宁夏方面委派民政厅厅长李翰园带随员5人及蒙藏委员会的杨昌炎一同乘卡车前往额济纳,抓捕盘踞于此的日本间谍。考虑到这次行程需要跨戈壁、穿沙漠深入日方据点,宁夏方面要求甘肃、青海两省通力配合,确保缉拿行动万无一失。李翰园一行到兰州后,便前往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并依照办事处所传达的指示制定出缜密的行动计划,从而彻底根除西北边陲的祸患。

随后李翰园一行来到酒泉,在这里会晤被范长江称作“现代班超”的二里子河站调查员王德淦。王德淦为1935年蒙藏政治训练班毕业的第一期学员,与随李翰园一同前往额济纳的蒙藏委员会的杨昌炎是同班同学。王德淦的确没有辜负范长江的期望,他先前曾以电报形式向宁夏方面报告日本特务机关动向,这次又专程到酒泉等候李翰园一行。王德淦详细介绍了驻扎额济纳的日本特务机关状况,让李翰园确切掌握了盘踞在这里的日本人信息,给顺利抓捕日本特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情报。

根据盘踞额济纳日本特务的即时状况,为了避免声势过大,李翰园与当地驻军商议只派35名军人随同前往额济纳擒拿日寇。

1937年7月5日夜,李翰园一行来到额济纳。次日,通知驻扎额济纳的日本特务机关长江崎寿夫前来见面。午后4时,江崎寿夫带助手大西俊三和司机浅野来到李翰园驻地。李翰园和宁夏民政厅视察员张朝栋、前金塔县县长周志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此时担任翻译)以及酒泉驻军596团团副韩永泰面见江崎寿夫等人,并告知对方皆为非法入境。江崎寿夫回复可以办理相关手续,李翰园回答:必须解除武装、全员押解回宁夏(之后应甘肃方面要求押赴兰州)。江崎寿夫见大势已去,命大西俊三将隐藏在公呼都树林中的其余特务机关成员及机场建设队成员带到了李翰园驻地。

至此,所有盘踞额济纳的日方人员已全部缴械。

1937年7月7日,李翰园率部清剿特务机构驻地,抓捕汉奸5名,缴获枪支弹药(手提机关枪2架、驳壳枪1支及勃朗宁1支,各式子弹332颗)、军用电台、军用地图、卡车(2辆)等物品,并于7月9日返回二里子河站。在这里接到宁夏来电,得知另有日本特务率大型驼队运送航空燃油由张家口前往安西(即先行离开定远营的横山信志所率领的第二支燃油运输队)。李翰园看到消息之后决定:亲自押解10名日本特务及缴获的重要文件乘车返回酒泉,5名汉奸及其他缴获物品由随员乘骆驼押赴酒泉,在酒泉伺机抓捕燃油运输队成员。

返回酒泉之后,李翰园率部堵截横山信志所率燃油运输队,抓获日本特务4名,缴获全部物资。

宁夏委派李翰园率部突袭盘踞额济纳的日本特务机关,使得关东军苦心经营的“欧亚航空联络计划”被迫终止。额济纳擒谍行动,具有三重战略意义:其一,彻底粉碎了侵华日军妄图以额济纳为基地,建立德国至中国(敌占区)空运走廊的图谋,切断了向日本侵略者通过空中通道输送战略物资的可能;其二,及时遏止了日本在西北地区的渗透,阻止其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建立更大的间谍网络;第三,这次行动恰在“七七事变”之际完成,不仅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也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

郑文著/文 图片由郑文著独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