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银川的公园、黄河滩涂或者山中林间看到这么一群人,他们穿着朴素,用渔夫帽或者鸭舌帽遮住脸,身上挂满了相机、望远镜,一双运动鞋沾了泥巴,走走停停,或在一个地方待好几个小时,这很有可能就是观鸟人了。
观鸟人中高手如云
宁夏鸟友“素心”观鸟已有十多年了,平时以生态摄影和撰稿为主。他认为,自己成为“观鸟人”是意料之内,更是情理之中。“家乡鸟多,小时候每到春天,鸟儿便成群结队地在门前屋后嬉戏、筑巢,看着就喜欢。后来喜欢上摄影,在山林间遇到许多鸟,随手拍下来,拍着拍着就成了一份热爱。”
“在宁夏观鸟人中,我特别佩服‘第3只眼’和‘一剑风情’两位老师。他们的拍摄技术高超,眼疾手快,很多珍稀和濒危鸟类首次在银川的湿地出现,都是他们发现的,比如白尾海雕、青头潜鸭、大鸨、黑鹳、卷羽鹈鹕等。”“素心”说,观鸟人中真是高手如云,他们专业又谦逊,会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对宁夏鸟类的影像记录、发现和保护,起了很大作用。
观鸟时做到不打扰
午后的阅海湖,微风吹皱碧水,芦苇丛上方不时有几只鸟儿翩然飞过,在同样一碧如洗的晴空划过美丽弧线。“现在飞起来的是苍鹭,翅膀灰青色;展翅的白鸟是大白鹭。你瞧,水里游的是凤头䴙䴘,它很喜欢待在水里,在银川比较常见,在阅海湖和典农河里都能见到。不过,它特别机敏,见到人就会钻到水里。”“素心”说。
拍了一些照片后,“素心”骑着车沿马路继续向前,时不时有几只大白鹭飞过头顶,扇动着翅膀,落在不远处的地上。“素心”立刻停下车,小心翼翼地向前,贴着树,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随后,他继续向前,转过几个弯再度来到水边。这时风逐渐大了起来,吹过空旷的湖面发出“哗哗”的声音。他放轻脚步,猫着腰穿过芦苇丛。“素心”解释:“我们观察和拍摄的时候不穿鲜艳的衣服,离它们远远的,不打扰到它们。这些候鸟刚刚迁徙到陌生的地方,比较警惕,一般会在湖中心,很少会在离岸边较近的地方看到它们。”
观鸟让心放松下来
为了不打扰鸟儿,只能远距离地观察和拍摄,这自然不易,甚至肉眼看去,只能看见一群黑点。这难不倒“素心”,凭借着对鸟类的了解与多年积累的经验,他在拍摄间隙里已经清楚掌握了鸟儿的情况:“远处左边的芦苇丛里有一群苍鹭在筑巢;这边有几十只骨顶鸡;那边有小竹竿的地方有十几只赤嘴潜鸭,它们还带着去年孵化出来的亚成鸟;空中盘旋的是红嘴鸥……”
伴随“呼呼”风声的,除了几声低语,只有“素心”手中相机轻轻的快门声。
其实,即使是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大自然离人们从来都不遥远。走出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即便只是待在原地,感受湖面的风吹过芦苇,看鸟儿在头顶掠过,短暂地收获一个与自然相处的时刻。就像“素心”说的,要让心放松下来。
观鸟更要护鸟
“观鸟的本质就是观察自然。”提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观鸟经历,“素心”说,有一次,他在北塔湖公园看到了一只贺兰山红尾鸲雄鸟,后来又发现一只雌鸟,它们在林间啄食、在湖边喝水。“素心”坐在离它们有四五十米远的一块石头上,安静地看着眼前的鸟儿。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也成了自然的一部分。
“之后,我又去了石头那儿,期待和它们偶遇。没想到坐下不久,它们突然落在距离我五六米远的灌木丛上,似乎在向我打招呼,转而低头吃起小红果。”那一刻,“素心”几乎不敢呼吸,午后的阳光中,它们身姿优美、羽色鲜艳,红得亮眼,那种美是任何语言都形容不出来的。“它们应该是认识我了,有一次我正在拍银喉长尾山雀,其中一只竟然飞过来‘抢镜’,甚至我们有了极为友善的对视……”这样的一幕,对于观鸟人来说,很治愈也很珍贵。
“素心”提醒,一定要远距离观鸟,用长焦镜头拍鸟,不要刻意靠近惊扰它们。如果遇到有人偷盗雏鸟、用弹弓打鸟,要及时制止并拨打电话报警。普通人的行为对鸟儿的影响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希望更多市民成为“观鸟者”进而成为“护鸟者”。
本报记者 王敏 李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