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第七届中阿博览会进入第三天。宁夏企业携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成果亮相展会,吸引了众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客商的广泛关注。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新模式成为现场热议焦点,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人形机器人展区观众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集中亮相,展现出中国制造与区域品牌创新融合的新图景。中阿博览会,正日益成为推动中阿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的重要引擎。
宁夏技术扬帆出海
从埃塞俄比亚的公路项目到沙特阿拉伯的房建工程,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加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在本届中阿博览会上,该企业成功签约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公司的海外征程始于2017年。“我们从2017年、2018年开始涉足海外业务,当时正是通过中阿博览会这个平台首次接触国际市场。”公司海外市场部总经理王军介绍,埃塞俄比亚成为企业出海的第一站,不仅完成了首个分包项目,还拿下了宁夏企业第一个海外总承包项目——埃塞俄比亚一条公路的改造工程。
从非洲起步,企业迅速将业务拓展至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并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形成稳定的市场布局。除了工程建设,企业还积极推动宁夏创新技术海外输出,固废基胶凝材料和钢渣铺路基材料两项创新技术最受关注。这些技术利用工业废料制成可替代混凝土的环保材料,已在宁夏公路行业投入应用。“这些纯正的宁夏技术,引起了阿拉伯国家客户的浓厚兴趣。”王军说。
高品质的宁夏产品成为本届博览会最闪亮的名片,快速成长的宁夏“年轻企业”也收获颇丰。8月30日下午,刚参加完新品发布的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余涛告诉记者,博览会开幕以来,他已与100多位客商互加微信,宁夏枸杞正是他递出的一张闪耀名片。借助主场优势,企业已收获来自北京、南京、浙江等地的大量订单。
作为宁夏特色农产品,枸杞正通过中阿博览会这一国家级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产品带给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客商。”余涛说,玺赞庄园虽然相对年轻,但发展迅速,“国家级展会的背书,加上过硬的产品品质,为宁夏枸杞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贸易联通中阿
8月30日,银川国际会展中心B馆人头攒动。作为中阿博览会的重要板块,跨境电商展以“潮起塞上·数链未来”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前瞻实用的推介会,汇聚全球电商平台领袖、行业专家及知名企业代表,共同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中阿跨境合作新路径,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主旨分享环节中,来自中东的头部电商平台NOON官方服务商广州易通天下CMO以《中阿新丝路,解码中东跨境市场的破局之道》为题,深入剖析了中东消费者的独特习惯与市场潜力,为出海企业提供清晰的战略指引;“亚马逊最新政策及中东站点分享”及“Wayfair政策及平台运营规则”等活动带来了一线运营规则与政策更新,助力企业规避风险、抓住红利,实现从“宏观市场洞察”到“微观实操指南”的无缝衔接。
针对不同类型卖家,展会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新手卖家亚马逊入门指南:从0到1的跨境之路”为新生力量夯实基础;“传统工厂逆袭,解锁工厂强势出海”则聚焦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痛点,提供从代工到品牌出海的升级策略;“Shein平台简介与政策及规则”为企业拓展新兴平台渠道提供指南;“新卖家如何通过TikTok打开跨境电商市场”则借助短视频社交营销,提供抢占全球年轻消费群体的新思路。
本届跨境电商展不仅关注“前线销售”,更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出海服务生态。“一站式综合服务,让电商出海更简单”活动集中展示了物流、支付、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扫清出海障碍。宁夏特色商品展区推出“枸杞及特色农产品跨境电商品牌建设”专场,结合本地产业特色,为“宁字号”农产品走向全球提供创新思路。
智能机器人展会显身手
在人工智能展区,人形机器人“小宝”与“小文”的身边始终围满了观众。“请举手”“你好呀”,孩子们与机器人欢快互动,成年人则举着手机记录抓拍,快门声与欢笑声交织,使这里成为全场最热闹的区域。
人形机器人的“高人气”源于其精准的场景化互动能力。它们不仅能听懂指令、变换动作,还会根据对方年龄的不同灵活调整交流方式。这种“善解人意”的表现,背后是庞大数据库与智能识别技术的支撑。深圳大象安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外接传感设备,机器人可快速识别人体特征、捕捉语音信息,并从数据库中调用相应的互动内容。就像是给机器人装了“超级大脑”,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交流逻辑都已提前储备,再通过实时数据处理,让每一次互动都很自然。
除了会聊天,机器人的才艺同样令人称奇。音乐响起时,“小宝”能舒展肢体跳起流行舞,16个身体自由度让动作精准流畅;“小文”则亮起“金嗓子”,清晰解说展品,遇到复杂概念还会配合手势说明。“这哪里是机器人,分明是能歌善舞的全能艺人。”一位观众赞叹道。
目前,这类人形机器人已在全国落地近200台,成为多个场所的“新员工”。在企业前台,它们高效登记访客信息、指引路线;在展会展厅,它们化身“活招牌”,主动向观众推介产品,拉近人与科技的距离。
“小宝”与“小文”的魅力还跨越了国界。几位阿拉伯国家客商特意驻足,通过翻译详细询问机器人的定制功能与应用场景,对其多语言交互和场景适配能力表现出浓厚兴趣,一位外商还真诚表达了合作意向。
一旁的机器人与机器狗展区同样热度不减。机器狗迈着稳健步伐穿梭展台,遇到障碍能灵活调整姿态;机器人则伸展多关节机械臂,凭借力控传感器,既能轻握纸片,也能稳提重物,吸引众多观众拍照打卡。
新朋老友共拓全球市场
藏红花、冬虫夏草、牦牛肉干……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E馆,首次在中阿博览会上亮相的西藏自治区展馆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带来传统歌舞表演,那曲冬虫夏草、拉萨天然藏蜜等极具地域特色的产品备受欢迎。这里以“畅游幸福新西藏 携手开创新征程”为主题,以雪山、草原、峡谷为视觉元素,将传统藏式纹样融入现代设计,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壮美画卷。
西藏自治区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精心组织16家企业,带来了藏药、藏香、藏蜜、牦牛肉制品、野生虫草、西藏好水等300余种高原精品。希望通过展示展销、对接洽谈等活动,全方位展示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推动与国内外优势产业互补和区域经贸合作,积极开拓市场,让更多优质产品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除了首次参展的西藏馆,“老朋友”福建馆同样亮点纷呈。展馆内,一台通体绿色的庞大机械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纯电动装载机。“希望借助博览会与国内外新能源企业交流,探索新能源机械的更多可能性。”该公司西北片区负责人表示,展出的两台装载机已全部订出,收获满满。
在福建馆,郎平建盏、莆田木雕及茶叶等“八闽好物”也备受观众青睐。福建省贸易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馆以“新时代·新征程·新福建”为主题,设置闽宁协作、外贸优品、福潮国风等6个板块,组织绿色环保、高新技术及传统优势产业参展,展示闽宁合作成果、特色工艺品及优质农副产品和食品,打造有辨识度的区域品牌集群,推动闽品卖全球、全球买闽货,深化闽宁两省区经贸合作与交流。
本报记者 刘旭卓 鲍淑玲 肖梦琪 刘嘉怡/文 李靖 海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