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浩 魏罗妮)职务发明成果的权利归属与奖励兑现,直接关系到发明人及所在单位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9月5日,银川市知识产权局成功调解全区首例实用新型专利职务发明奖励报酬纠纷案,促成双方当事人就专利职务发明奖励报酬达成共识。
“这个案件的调解成功,给技术员、工程师、研发人员等广大科研创新人员吃了颗‘定心丸’。只要是在公司任职期间研发出对公司有用的发明,无论日后是否离职,都能享有职务发明成果的报酬。员工发明创造的奖励必须依法执行,公司不能搞‘霸王条款’。”银川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案中,请求人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参与设计并提交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后因个人原因离职,目前该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授权。然而,该公司以“离职人员不享受职务发明奖励”的内部规定为由,拒绝向请求人支付奖励报酬。随后,请求人向银川市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书》,申请对双方的职务发明奖励纠纷进行调解。
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银川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多轮沟通交流。经了解,请求人的核心诉求是维护专利价值、获得合理奖励,而公司则坚持以企业规章为由拒绝支付。工作人员随即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向该公司开展释法明理工作,并明确告知其拒不支付的法律后果。最终,双方就职务发明奖励金额、专利权属达成一致,在签署调解协议后,公司代表当场为请求人办理了奖励支付事宜。
“短短两周就调解成功,又快又有效,帮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有法律撑腰,今后我能更放心大胆地投入创新!”案件请求人激动地说。
近年来,银川市围绕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实践,通过不断完善“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司法指导”的多部门联动机制,为跨行业、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下一步,银川市将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创新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