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条巷子没有硬化、下水道管网也没有铺设之前,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不说,动辄积水到膝盖,我们都没法从小区北门出去。”近日,家住金凤区新苑小区的居民王秀华回忆以往,止不住地摇头。如今,小区新铺了平坦的沥青路,人行道也变齐整了,还配套进行绿化,“现在大人爱去散步,老人爱去锻炼,孩子爱去玩耍。”
王秀华口中的巷子是湛恩巷,东至通达南街,西至良田渠,南至新苑小区北围墙,北至K1银新线铁路,是沿线新苑小区、朗诗台小区、荣锦苑东西区、阳光美林小区等地的2100户、15000多人出行的必经之路。近年来,路面狭窄、雨天积水、两侧长期停放机动车辆等问题,给周边居民、学生出行造成极大不便。荣锦苑东区南侧近1.8公里的绿化带,一度成为垃圾、渣土的堆放场所。
为改善湛恩巷周边人居环境,今年年初,新苑社区申请政协重点提案资金与为民服务和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湛恩巷、银新K1铁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精细化打造项目,累计投资53万元。项目对湛恩巷实施人车分离改造,修整铁路护坡1800多平方米、修剪树木78棵、安装0.8米高隔离护栏,总工程量达717米;清理铁路北侧垃圾,对路面进行回填找平并对铁路路口非机动车道进行改造。
“硬件”完善了,“软件”更要下足功夫:新建健身步道300米,儿童活动场地2处,并对铁路轨道进行彩绘涂鸦,实现功能与美观同步提升的同时,利用社区党建品牌“心愿大家谈”收集居民意见,后续还将在铁路边增设休闲座椅、安装路灯,不断提升周边群众的幸福感。“这儿改造得真不错。不仅走道不‘坎坷’了,健身步道和休闲空间也让环境一下子提升了一个档次。”居民刘青说。
从周边群众口中的“麻烦路”和“垃圾场”,到现在的“暖心巷”和“后花园”,巨大的变化让周边居民连连点赞。“背街小巷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承载着老百姓最真实的记忆,只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治理中下足‘真功夫’,就能真正改到大家心坎上。”新苑社区党委书记刘海荣说。
本报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