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为情绪价值买单背后 蕴藏着什么机会? 2025年09月08日  皇甫世俊

《2025 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显示,超九成年轻人认可情绪价值,超五成青年主要从社交中获取情绪价值。整体来看,年轻人“情绪消费”月平均支出949元,近五分之一愿为快乐每月豪掷超2000元。

情绪价值确实太有情绪了,从文艺作品到日常生活,从大宗消费到小额支出,太多情绪价值的元素包围着人们的生活,上至老人下到孩童,大家都在寻求快乐,满足情绪价值的需求,并为之付出成本,完成一系列“情绪消费”。这也直接反映到消费市场的产品特征中,从啤酒瓶上的一句鸡汤文,到外卖包装盒上的国潮风,商家和产品设计者想尽一切办法,让大家感受到某种“情绪元素”,虽然大多数味同嚼蜡,但只要有1%的转化率,这种“情绪消费”便建立了一个价值链路,成就商家、产品、消费者之间的消费互动。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这种“情绪消费”也无处不在,从“我在××很想你”,到城市文旅的个性化,强化群体共鸣的线下活动,只要有情绪注入、有个性标签,就一定会有市场。这至少说明一点,城市本身的“情绪消费”,一定是具有梯度、多元和指向性的,很难有一种形式和内容,能够覆盖所有群体。因此,在“情绪消费”无处不在的当下,城市文旅和商业零售等行业,更应当学会读懂不同群体的心理语言,从而因地制宜、精准营销。

这正是“情绪消费”大潮中的机会。年轻群体月均900多元的消费基数,就是刺激消费、扩大就业、激励创新的基础。情绪价值来得快,也容易让人疲劳,这一定需要参与者、创新者不断推陈出新,从历史文化和城市人文中汲取营养,从潮流节奏中把握机会。城市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塑造足够友好、便利、健康的市场环境,为这种“情绪消费”提供成长舞台。

毕竟,服务消费是决定未来消费经济的核心,也是提升产业结构韧性的关键因素,人们已经从物质生活逐渐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情绪生活中,这并非简单的品牌溢价能够带来的,而是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不同群体共鸣的结果,值得持续关注和研究。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