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时代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也明确要求“突出做好青年教师全链条培养”,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银川市委党校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以真心实意服务青年,以真材实料支持青年,以真抓实干成就青年,切实发挥青年力量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广开引才之门,汇聚青年菁英力量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党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充分把握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工作举措,加快吸引集聚一支以40岁以下为主体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激发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为实现“西北地区一流市级党校”美好蓝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持久动力。2020年至今,先后吸收引进青年人才32人,当前在职人员青年占比57%。
不少青年人才谈及选择党校的初衷时,满是热忱。“党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能让我将所学民族学知识,切实应用到地方发展实践中。”党校紧扣银川市委中心工作,锚定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将民族学人才引育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关键抓手,靶向招收民族学博士3人,为党校发展与城市建设注入专业力量。
积极构建“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引才体系,面向全国广纳贤才。在政策方面,充分利用“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政策窗口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育的若干措施》,主动赴兰州、西安等地,对接知名高校举办招聘会,以优厚条件吸引青年才俊扎根;在平台搭建方面,成立银川市委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争取人才项目经费作为科研启动资金,资助出版相关学术专著,为青年人才搭建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在服务保障方面,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入职服务,积极落实各类人才补助51万元,协调申请人才公寓9套,持续完善校内环境设施,定期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青年人才的业余生活,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二、深耕育才之田,锻造青年过硬本领
党校坚持把青年人才培育作为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扎实推进青年教师攀登计划,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年人才培育体系。2020年至今,先后选派教师外出培训100余人次,举办各类研讨会5场次。全力构建在职青年成长的“快车道”,在学历深造领域,持续拓展高端培养路径,制定《教职工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办法》,全力支持在职教师脱产攻读博士学位,两名青年教师先后赴中国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学习。为解决教师深造的后顾之忧,党校在承担部分学费之外,还按月发放生活补贴,保障教师学习期间的生活质量;实行“保留岗位、职级晋升不受影响”政策,让教师安心完成学业。
此外,持续夯实“集中研修+导师领航+岗位实践”多轮驱动模式,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在集中研修方面,党校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平台,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邀请区内外知名学者开展专题授课,组织青年教师赴中央党校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升青年人才的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在导师领航方面,制定《“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选派资深教授为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学术指导和经验传授,引导青年教师在备课授课、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实地调研等方面实现快速蜕变,帮助青年人才突破成长瓶颈。在岗位实践方面,构建“多维实践”锻炼机制,建立“上挂下联”实践体系,选派青年骨干到上级单位、信访部门、乡村一线等岗位挂职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锤炼本领;此外,通过举办精品课大赛、青年讲堂等实践活动,全面提升青年人才的综合能力与责任担当。
三、厚植用才之壤,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党校立足事业发展需求,将青年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通过优化用才机制、搭建实践平台,充分释放青年人才创新活力与专业优势。在第四届全市党校(行政学院〔校〕)系统精品课大赛获奖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比75%,青年人才已成为党校教学创新、科研攻坚的先锋队,持续为干部教育事业注入澎湃动力。
党校坚持将强化担当和松绑减负相结合,探索实施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积极创建“青衿向党”青年队伍建设品牌,切实发挥青年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后备军作用,大力实施“一人一咨政”工程,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聚焦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性研究。同时,打破制约人才作用发挥的思想障碍和制度瓶颈,精简不必要的文山会海,将人才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主责主业,推行固定调研日制度,大力支持教学科研人员走出学校,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为青年教师营造轻装上阵的良好环境,切实提升教学科研咨政服务质量。此外,党校坚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打造“多元保障+荣誉引领”激励体系,在教学优秀奖、优秀科研咨政奖的基础上,专门设立青年教师教学创优奖、科研咨政新秀奖,对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人才给予表彰;制定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激励制度,持续优化薪酬分配制度,提高人才待遇,有效激发青年人才内生动力。
一系列用才举措成效显著,青年教师主导开发的“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沉浸式教学、“中青年干部有为才有位,还是有位才有为”辩论式教学等特色课程,广受学员好评,学员参与度显著增强,在全区党校系统2021年、2023年精品课大赛中两名青年教师先后斩获优质课奖,推动党校教学水平持续向好。《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在国家社科文献中心荣获“政治学最受欢迎期刊”称号,在全国位列第4名,展现出较强的学术传播力和行业认可度。
(执笔人:丁楠)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