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人的身体有多少“秘密” ——读《探秘人体科学》 2025年09月09日  任蓉华

本书是一本专为3~12岁儿童打造的体系化医学启蒙3D融媒体立体互动书,以解剖学九大系统为基础,融合生理学、遗传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跨学科知识,通过86个立体机关、4个融媒体科普动画,带领孩子深入探索人体的奥秘。

本书不仅契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更通过立体机关、融媒体动画等创新形式,让抽象医学知识变得直观有趣,让孩子在互动中建立科学认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索家,而最神奇的探险莫过于认识自己的身体。《探秘人体科学》将医学权威性、教育逻辑性与儿童趣味性相融合,运用孩子们熟悉的游戏场景来讲述人体的秘密,让原本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书中,长高不再是魔法,而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玩跷跷板;运动时的快乐感觉,原来是大脑里的小信使多巴胺在传递好消息。沉浸式的讲述方式,既满足了孩子对身体的好奇心,又在潜移默化中播下了科学思维的种子。

作者采用了“双世界叙事”模式,宏观世界展示小男孩淘淘和小女孩琪琪的一系列户外冒险经历,微观世界则是一幕幕微生物拟人小剧场。在“荆棘森林”场景中,淘淘划破了手指,而翻开对应的位置,就能看到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集体作战的漫画。这种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童话的独特设计,让小朋友在摔倒蹭破膝盖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原来我的身体里,血小板像小卫士一样聚集止血,红细胞在运送氧气,白细胞在消灭细菌!”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比如用“爱的小镇”讲述生命起源,以“时间走廊”呈现成长过程,让孩子在“DNA与遗传”的故事中理解自己与父母的紧密联系等。

成长中,有大自然的风雨,也有源自内心的惊涛骇浪。当淘淘和琪琪站在晃动的铁索桥前,他们的友谊化作了最可靠的“稳定器”,经受住了平衡能力和勇气的考验。而在我们看不见的身体内部,同样有一支“平衡小队”在默默工作,确保我们行走得稳稳当当。作者独具匠心地将生理机制与心理品质巧妙联结,这不仅让孩子理解科学原理,更让他们体会到“如何面对挑战”的人生智慧。

心脏如何跳动?虹膜是什么样?呼吸怎样完成?该书以解剖学九大系统为基础,结合生理学、遗传学、健康素养等热点内容,用童趣色彩与故事让人体科学“动”了起来。在运动系统一章,作者将骨骼、肌肉和关节比喻成“积木块与灵活零件”:长骨如棍、短骨似方块、扁骨像平板,不规则骨如同特殊积木。如此比喻使抽象的人体科学变得可感可知,拉近了科学与孩子的距离,也能激发出孩子探索身体的兴趣。书本之外,孩子在搭积木时,会联想到人体也有“积木块”;运动时,孩子能理解跑跳是骨骼与肌肉、关节的完美配合,才让动作得以实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变化同样是该书关注的重点。书中提到,老年人的骨骼会变得脆弱,肌肉力量也会减弱,因此需要格外小心。“一老一小”的对比,不仅传递了健康,还悄悄播下了关爱长辈的种子。孩子在了解科学的同时,拥有了同理心,明白为什么老爷爷老奶奶走路需要搀扶,为什么他们要避免摔倒。把医学知识与生命教育相结合,既实用又温暖,会让孩子从小懂得健康的重要性,也学会关心他人。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正如《探秘人体科学》里的淘淘和琪琪,每个孩子都需要在轻松的氛围中,用自己的节奏认识世界。这种轻松愉快的启蒙方式,恰恰给了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保持好奇的天性,享受发现的快乐,让科学之光照亮成长的道路。

任蓉华(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