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贺兰县金贵镇潘昶村千亩秋茬西蓝花种植基地里,工人们穿梭田间忙着采收。刚采摘的蔬菜立即装车送进冷库,确保以最新鲜的状态发往全国各地市场。这片丰收景象的背后,是银川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结出的硕果。
作为中国西蓝花产业地图17个主产区之一,贺兰县依托独特气候与黄河灌溉优势,将标准化理念贯穿西蓝花产业全链条。“全县十余家种植企业均实行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采收标准、统一市场销售的模式,从源头保障了品质稳定。”贺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马治虎介绍,标准化生产让贺兰西蓝花在全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在贺兰县立岗镇先进村的种植基地,宁夏厚德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耐寒的优质西蓝花品种,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配套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从种植到采收全程实现标准化管控。“新采摘的蔬菜必须经过冷库预冷才能发货,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公司总经理项贤高说,这套标准化管理模式让产品远销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赢得市场持续青睐。
标准化生产的赋能效应,在灵武市的蜜瓜大棚里同样显著。作为“妙选银川”区域公用品牌的重要产品,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蜜瓜凭借优异品质在全国市场供不应求。“基地全面推行绿色标准化种植,政府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我们还创新采用蚯蚓生物套种套养技术。”公司主管李海锋介绍,使用蚯蚓排泄物改良的土壤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大幅提升,产出的“青蛙王子”“莎妃”等品系蜜瓜因此口感独特,每年200万公斤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标准化管理不仅守护着农产品品质,更成为“妙选银川”农业品牌崛起的坚实根基。今年以来,银川市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完善体系建标准、强化落实用标准、顺应市场提标准的策略,推动农产品品质与品牌双提升。目前,全市新制修订团体标准、企业标准19个,发布“地理标志农产品银川鲤鱼”“盐碱水域南美白对虾温棚池塘养殖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4个,构建起覆盖主要农产品的标准体系。标准引领下,银川农产品认证成果丰硕:目前全市拥有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181个、有机农产品12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29个产品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特质农品认证,形成“标准引领认证、认证提升价值”的良性循环。
“我们正通过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让标准成为农业发展的‘保险栓’。”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着力打造广银米业、兴源达农牧等16个全国和自治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涵盖冷凉蔬菜、渔业等优势产业。依托区块链技术和智慧农业平台,这些基地实现质量有标准可依、销售有标志可查、售后有追溯可循,构建起从种植到消费的全链条质量管控网络。
从贺兰西蓝花的统一种植模式到灵武蜜瓜的生物种植标准,从地方标准的持续完善到智慧平台的全程追溯,标准化生产已深度融入银川农业的血脉。这种以标准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妙选银川”品牌底气更足,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助力银川在“中国十大生态(食材)美食名城”的赛道上持续领跑。
本报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