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秋日读书韵味长 2025年09月16日  马晓炜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千百年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看见木叶摇落、北雁南飞,不免心生悲凉,但也正是斯人在飒爽时节,享受与书卷相伴的静谧时光。秋从不只是引发离愁别绪,更能为心灵提供一方沉思默想的天地。

南宋诗人翁森在《四时读书乐·秋》中说:“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诗人既描绘了秋天带来的寂寞清冷之感,又感叹秋日读书是那般快活。在这样的季节里,一盏矮灯伴身侧,书页翻动间犹如与万物共生,抬头能与明月清风对话,没有尘世喧嚣的打扰,唯有心灵与文字的灵犀相通。这般境界,从不是诗人独有,每一个在秋光里展卷的人,都可以细细体味。

我虽不敢自比古时文人,但作为一名爱书之人,每到秋意渐浓的日子,总愿在错落的文字间慢慢徜徉,听那些如音符般跳动的句子在心底谱成乐章,别有一番恬适和欣然。

秋晨最美。薄雾如纱,初醒的大地安详静谧。这时倘若漫步湖畔河边,捧书诵读,可见一汪清水倒映晨光,映照清瘦垂柳,也映出读书人的身影。细品慢酌,便觉神清气爽、心境澄明。

秋午尤宜。阳光转过中天,热度稍减,人便倍感精神。带上一本书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秋风轻轻吹过,书页沙沙作响,我总会在不知不觉间跌入书中世界。比起秋阳下的阅读,我最钟情的还是“一盏秋灯夜读书”的意境。那叽叽喳喳的秋虫、摇曳的灯影,是我童年时关于深秋最珍贵的记忆,至今想起仍觉得温暖。

每到秋收时节,田地里便满是忙碌的身影。记得小时候,临近傍晚时父母还在田间地头忙着收割庄稼,怕我在家没人照看,时常打发我去村头的晒场看守粮食。我总会找一本课外书来读,别提有多畅快了!读累了,揉揉眼睛、伸伸懒腰,走出茅草棚,空气里飘荡着庄稼成熟的芬芳,虫鸣伴着犬吠,点点灯火闪烁在朗朗月光下,村庄处处清风明月、诗意满怀。那一刻,我固执地以为,只有与书为伴,才不辜负这奇妙的夜色。

年少时的每一个秋天,我都在阅读中走进星辰漫天的夜晚,在淡淡的书香里探寻辽阔世界。这份与秋夜、与书本相伴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未改变。

◆ 马晓炜(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