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华夏文明奔流不息,三千年诗词雅韵薪火相传。在我国浩瀚的文化星河中,唐诗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而唐诗中对中秋明月的描写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被贬谪异乡,中秋夜独自面对苍茫大海,看到明月缓缓升起,思乡念友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提笔写下千古名篇《望月怀远》。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即便今日诵读,依旧能让漂泊他乡的游子心生共鸣。
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则以今昔对比抒发人生感慨:“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诗人语言浅显而意蕴深长,借明月映照,将思乡之情、怀旧之念、身世之慨与贬谪之愁交织一体,心事婉转尽藏字里行间。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诗,“地白”二字写尽月华洒落之皎洁,“冷露湿桂”悄然点染秋夜的微凉与寂静。后两句笔锋轻转,从万人共望之月,悄然落至一人独怀之思。全诗语言含蓄凝练,意境空灵悠远,秋思弥漫却不道破,是不可多得的隽永之作。
其他诗人的咏月佳句亦各具风情。像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极简笔墨绘出静谧幽美的山水月色,满含禅意;孟浩然的“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细腻勾勒秋月悬空、露水晶莹的清丽图景,尽显清灵;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以月光为引,铺展长安城里充满烟火气的民生百态。这些诗句虽不是专为中秋而作,却都以独特笔触,为唐诗中的皎皎明月添上了绚丽多彩的一笔。
唐诗里的那轮明月,照过千年,仍悬于今宵。它无声流转,早已映在中国人的心上,恰如一首首吟咏中秋的美妙诗篇,以绵厚的文化底蕴滋养心灵,最终成为我们共同的血脉与记忆。
◆ 马晓炜(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