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是作家程青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主人公凤舞跨越半个世纪的成长史诗,呈现其出生于贫困家庭,在男尊女卑环境中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经历。凤舞历经求学、婚姻破裂等人生阶段,最终选择在福利院收养残疾女孩传递温情。作者通过大量生活细节塑造人物群像,展现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复杂关系,折射出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自我救赎与精神建构。
作者在《凤舞》后记中写道:“我一直想写这样一本书,一个虚拟的女孩,生活在我虚拟的故乡,和虚拟的我一起长大。”这句话揭示了她创作这部跨越半个世纪的女性成长小说的初衷。小说以苏北小城咸城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花凤舞从被家人忽视的“小五子”逐渐成长为充满爱心的女性的故事。通过花凤舞的人生历程,作品展现了中国女性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精神成长历程。
作为家中的第五个女儿,凤舞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不被期待。四个姐姐分别以春、夏、秋、冬为名,她的出生让父母对女儿的最后一点耐心也消磨殆尽。“小五子”这个随意得近乎敷衍的称呼,成了她在家里不被重视的标记。直到上学时,老师灵机一动给她取名“花凤舞”,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才让她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的滋味。
校园里的凤舞被世俗视为“坏女孩”:她游走于上海表叔春旦、体育老师方老师和转校生谢文屿之间,在田径场和情场间来回奔跑。就在读者要给她贴上“轻浮”标签时,作者却用精准的笔触揭示真相:爱的缺失才是她渴望情感寄托的根源。在男尊女卑的家庭中从未得到关爱的凤舞,将每个男性都当作救命稻草,春旦象征外部世界的繁华,谢文屿承载着理想自我的投射,方老师则是青春幻想的具象化。当母亲以“反正考不上”为由撕碎她的高考准考证,强迫她嫁给商人时,这些曾经紧握的救命稻草也随之逐一消失。
凤舞在婚姻破裂后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个曾被贴上“坏女孩”标签的女性,在不幸的婚姻中依然赡养着刻薄的婆婆,资助着不断索取的母亲家族。她在职场打拼成为商界精英后,依然保持着对爱情的热忱。36岁时,凤舞与出狱的方老师重逢,依然选择全身心投入这段感情。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让当代年轻读者感到不解,在“爱自己”甚嚣尘上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为爱情奋不顾身?答案或许是当女性实现自我的途径尚未完全畅通时,爱情往往承载着理想投射和青春追忆的双重意义。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不同女性形象,以对比手法凸显凤舞的人物特质:独生女吕素静在父母全力支持下平稳成长;黄小橘虽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仍获得高考资源;凤舞的姐妹们为争夺家产反目成仇。这些人物命运的交织,折射出凤舞处境的特殊性。作者通过多重视角的呈现,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个体选择的深刻影响。
书中收养残疾女孩的情节表面上是温情救赎,实则暗含深刻的现实隐喻。当凤舞抱着孩子沐浴在夕阳中说“那些让你吃尽苦头的事情,也能带来福分”时,作者完成了对传统认知里的“好女人”叙事的重构。这个被亲人压榨、被爱人辜负的女性,最终在边缘地带建立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不是通过索取,而是通过给予。
《凤舞》的史诗性不仅体现在时间跨度上,更在于作者程青将时代片段融入了文学创作。小说的时空架构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到新世纪的经济腾飞,通过主人公凤舞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社会变迁。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凤舞最终收养了一名残疾女孩,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实际上凝聚了一个普通女性在时代洪流中坚守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刻意为之的救赎,而是一位女性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的生命见证:即使不被看见,也要活出自己的光芒。
黄小依(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