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社会救助兜底线 精准施策护民生 2025年10月22日  徐碧颖

目前,银川——

保障低保对象3.96万人、低保边缘家庭2504人

今年1~9月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89亿元

核拨城乡低保市级配套资金2320万元

为积极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以来,银川市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通过落实政策、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等举措,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金秋时节,宁夏医科大学2025级新生罗佳佳(化名)幸福地迈入大学校门。7年前父亲因癌症去世,罗佳佳一家人一度花光积蓄、深陷困境。“当时我和两个孩子吃饭都成了问题。”罗佳佳的母亲姬海霞说。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同心苑社区了解情况后,当即为一家人办理了低保,低保金像一只坚定有力的手,稳稳托住了这个濒临崩塌的家。今年,曾经“不敢想”的大学梦,在政策支持和多方关怀下,化作罗佳佳手中那张烫金的录取通知书。

长期以来,银川市持续强化政策落实与资金保障,精准兜牢民生底线。目前全市保障低保对象3.96万人、低保边缘家庭2504人,今年1~9月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89亿元,核拨城乡低保市级配套资金2320万元,并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困难学生、困难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放相应补贴及救助金,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无忧。

“真是太感谢了!‘救助通’小程序让我家的困难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近日,贺兰县金贵镇村民王英花感激地说。宁夏“救助通”小程序上线后,针对重度残疾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重病瘫痪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贺兰县金贵镇各村组织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主动帮助他们注册、认证,确保不漏一人,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每一位困难群众。

为构建“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智慧救助新格局,银川市创新智慧救助与动态监测,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今年我市大力推广应用‘救助通’小程序,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目前已完成注册4.1万人,注册率达96%,位居全区前列,方便群众申请和办理社会救助业务。”银川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银川市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类处置预警信息1906条,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福利巷社区居民李秀功(化名)通过“救助通”小程序提交求助信息后,街道工作人员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迅速捕捉到其需求,第一时间启动核查程序,及时将临时救助金发放到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共对2477户7736名防返贫监测对象进行了摸排,对1404户3036名监测对象落实低保、临时救助、高龄低收入老年人津贴等救助政策。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与核查,有效支撑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

今年9月,《银川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印发,在救助对象家庭认定、救助对象、救助标准、申请受理、材料提交、审核审批六个方面细化政策,让临时救助工作更加精准有效,避免因政策不完善造成错保和漏保。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和政策水平,市民政部门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暨核对业务培训班、《银川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暨社会救助政策解读培训班,采取“专题教学+政策解读+经验分享+讨论交流”的方式累计培训600余人次,并分层开展“救助通”小程序推广专题培训40余场,参训1000余人次。

此外,市民政部门还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政策专项检查,针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并联合财政部门核查社会救助资金使用及县区财政配套资金情况,确保救助补助资金规范使用,促进救助公平有力。

本报记者 徐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