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价格集体跳水 水果自由缘何实现? 2025年10月22日  徐碧颖

降价并非偶然

产量激增:2024年,全国蓝莓总产量78万吨比2020年增加了197%.

质量提高:国产蓝莓正在从单纯扩大栽培面积、追求高产的数量型向提高果实品质优价的质量型转变.

政策支持:低关税、快速检验检疫等利好政策,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推进,降低了运输成本,使进口水果价格更亲民.

“天价”并非常态

根据相关预测,2034年中国水果(折鲜)进口和出口分别为2421万吨、2165万吨,与基期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7.3%和8.8%.

“葡萄界的爱马仕”阳光玫瑰价格大幅下跌、蓝莓从冷藏柜里的“精品标配”变成街边摊的“清仓促销”、“妃子笑”荔枝开启平价模式、榴莲价格突然暴跌……今年,“水果自由”话题长时间霸占社交媒体热搜,水果摊前的变化令人唏嘘:高端水果价格回落,“贵族水果”变成“亲民爆款”……消费者发现,许多水果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终于能够实现“水果自由”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的水果价格走势又将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水果价格齐跌

近日,记者走进新百超市CCpark店,看到不少进口水果的价格十分亲民,金枕榴莲(A果)降至25.9元/斤,125g秘鲁新果蓝莓(14mm)售价10.8元,智利牛油果(两粒装)150g售价15.8元。有评论称,去年还是“贵族水果”,今年直接“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注意到,金枕榴莲的价格从最贵时近40元/斤降至A果25.9元/斤,直播间里的特价榴莲低至19.9元/斤,街边摊贩售卖的榴莲价格甚至低至15元/斤。自今年上市以来,“榴莲价格出现腰斩”等网络热门话题频频曝出,有网友直呼“榴莲自由”真的来了。

国产水果价格同样走低。曾经价格不菲的蓝莓,如今售价却十分接地气。在一些超市和水果店,蓝莓以“5元/盒”的价格进行促销,在路边摊甚至常能看到“10元3盒”的价格标签。在新百超市CCpark店,阳光玫瑰葡萄(A+)每斤价格为9.98元,水果店和流动摊贩的售价低至5元一斤,甚至一度降至10元3斤。

除了热门水果,苹果、火龙果等常见水果的价格同样有所下降。在一家水果店内,品相良好的优选A级红富士苹果售价为4元/斤,红心火龙果为5元两个。店主告诉记者,今年苹果和火龙果的整体价格比去年同期便宜了,“火龙果之前最低10元3个,今年水果价格实惠,顾客买得开心,我们生意也好做。”

记者发现,一些早年以进口为主的高端水果,今年的价格已不再高不可攀,有的甚至出现暴跌情况、走起亲民路线,有人调侃道,“‘洋水果’变‘土特产’,稀奇货成常客。”

“以前买水果,总要犹豫再三,阳光玫瑰葡萄、蓝莓、牛油果、榴莲……这些水果的价格太高了,随便挑一个都会‘肉疼’。想买点高端水果,很容易就花出去大几百元。”市民李女士感慨道。“作为学生党,根本不敢往高端水果区走。”大学生小杨提起当年的窘境,记忆犹新,“那时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不多,根本不敢想这些贵族水果,经常吃最普通、最亲民的那几款。现在不一样了,能挑选的范围大多了。”

降价并非偶然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供给量大了,价格自然会有相应调整。”专家介绍了水果价格变化的逻辑,“贵族水果”降价并非偶然,“水果自由”越来越近,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供给端增长、进口量增加、国产水果竞争力增强、需求端变化、贸易便利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产量增加是价格下降的最直接原因。今年5月以来,泰国、越南等榴莲主产区迎来丰收,供应量大幅增加,加上中国海关对管理良好的榴莲包装厂出口的榴莲降低了抽检比例,带动价格进一步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水果产量超过3.3亿吨,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例,2015年前后,全国的阳光玫瑰葡萄总种植面积不到15万亩。现在,全国的总种植面积超过了150万亩。短短10年,阳光玫瑰葡萄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增长了10倍以上,市场逐渐饱和。

蓝莓产业也迎来变革。《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刊登的文章显示,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2024年,全国蓝莓总产量78万吨,比2020年增加了197%,预计2025年总产量可达到89.74万吨。

质优价廉的国产蓝莓崛起,产量迅速增加,蓝莓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蓝莓的价格已处于近年来低位,国产蓝莓正在从单纯扩大栽培面积、追求高产的数量型向提高果实品质优价的质量型转变,“品种更丰富、熟期更早、品质更优,国产蓝莓与进口蓝莓形成竞争,拉低整体价格。”该业内人士说。

《人民日报》9月16日刊登的《“水果自由”为何越来越近——专家解读水果价格亲民化趋势》一文中提到,我国水果进口量快速增长,2024年进口水果总量较2015年增长77.1%,受消费者青睐的车厘子、蓝莓等,进口量爆发式增长。低关税、快速检验检疫等利好政策出台,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推进,降低了运输成本,使进口水果价格更亲民。

在需求端,随着进口水果市场细分,消费出现分级,不同品级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性价比选择,消费者更注重新鲜度、口感和营养价值,购买当季水果或本地特色水果,价格更实惠。近几年,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对高糖水果需求有所放缓;水果市场日益丰富,替代水果增多,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以榴莲为例,除大小和重量外,还要根据果型、房数、出肉率、甜度等标准综合决定品级,榴莲在收果阶段就会被专业榴莲等级鉴定人员分为不同等级。“榴莲其实没有‘盲盒’,品质很大程度上是由等级决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更愿意信赖品牌榴莲。”一家水果店店主告诉记者,AA级榴莲果肉占比高,单房果肉厚实,无明显空包,且质地细腻绵密,无纤维感,甜度高、口感好,价格自然比A级和B级贵,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购买。

此外,近年来电商和新零售快速发展,购买水果渠道增多,消费者可选择的货品增多,购买渠道也更加丰富。冷链、冷库等配套设施完善,海运航线畅通,保障水果高效运输。跨境物流效率大幅提高,外国水果能更便利地进入中国市场,拉低价格。新百超市CCpark店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水果通过冷链专车或航空运输,从产地直达超市,2~3天即可上架。

新“食”代水果消费趋势走向何方

2025年,高价水果价格大跳水,产量激增、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让“贵族水果”价格下跌,从“顶流”“网红”变为“甩卖”“促销”,由“买不起”变“敞开吃”。那么,消费者口中的“水果自由”能持续多久,未来走势如何?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升级推动水果由普通消费品逐渐增加网红元素,带来更多的溢价空间。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饮食理念转变,水果消费产生了全新的需求和多元的变化,水果行业也成为消费升级推动高速增长的行业之一。

在某社交平台,有博主科普网红水果一般会经历的发展阶段:前期,因好品质和稀缺性成为“网红”,引领潮流;中期,市场跟风,种植面积疯狂扩张,产量增加导致稀缺性降低,供求趋于平衡,价格降低;后期,产量剧增,甚至供过于求,网红水果前期的稀缺性不复存在。

农业农村部曾发文指出,网红水果仍存在市场逐步趋于饱和、品质不稳定、环保与食品安全、价格过高等问题。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商务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定价、包装标准,稳定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和品质保障。同时,商家也应注重产品品质和可持续发展,以创造更加健康、高品质的消费市场。

随着水果消费升级,水果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专家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全球水果产量的持续增长和贸易的便利化,以及国内水果产业的不断升级,消费者享受到品类更丰富、价格更合理的水果是大势所趋。短期内,受天气、产区供需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个别水果品类的价格可能会出现阶段性波动。消费者的“果盘子”有望持续丰富,离“水果自由”也会越来越近。

业内人士认为,“天价”水果并非常态,价格终究要回归市场。“未来,网红水果可能将出现多元化、定制化、普及化等发展趋势。预计还会有更多优质优价的产品出现,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实惠的选择。”根据相关预测,2034年中国水果(折鲜)进口和出口分别为2421万吨、2165万吨,与基期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7.3%和8.8%。

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水果种植的引导,避免产能过剩,帮助果农提升水果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保障果农合理收益;企业要加强对水果品质的把控,通过深加工等方式提高水果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稳定市场价格。

专家建议消费者可通过三种方式提高购买水果的性价比:一是挑对时机。草莓春季最便宜(2~4月),蓝莓夏季丰收(6~8月),2024年电商数据显示,节庆团购价可低30%;二是国货省钱且新鲜。国产草莓、蓝莓、车厘子、牛油果品质不输进口;三是理性消费。电商低价团购多,但小心“次品果”。买前看评价,选正规平台。

本报记者 徐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