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银川53万名注册志愿者开展活动超2万场次 千行百业志愿红 千家万户幸福景 2025年10月22日  陈星彤

“每把麦草350克重,埋沙20厘米深,外露30厘米整……”今年,在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国际工程公司银川分公司“青鸽”志愿者跟着治沙员学习固沙技术。在这群年轻人手中,麦草在黄沙中横竖交错,渐渐扎成一米见方的草方格。活动当天,14名志愿者不仅清理了5袋垃圾,还完成200平方米固沙网格铺设。这正是银川市推进“千行百业志愿行”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银川市锚定“五八”强首府战略和“双示范市”建设,将中央社会工作部、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及银川市委部署的“千行百业志愿行”活动作为推动“大美银川”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机制创新破题、以品牌建设赋能,统筹激活全市志愿服务资源,推动53万名注册志愿者开展活动超2万场次,服务群众83万人次,“志愿红”日渐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准色。

乡村焕新的重要支撑

在闽宁协作的大背景下,志愿力量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志愿红”让乡村更富裕、更文明、更宜居。

暑假期间,银川科技学院的电商志愿者深入金凤区良田镇的枸杞园、蔬菜棚,为农户开展短视频制作、网店运营专题培训,让“指尖经济”扎根乡村;永宁县望洪镇组建“农技志愿轻骑兵”,每月固定下乡两次,技术专家蹲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防治病虫害。

“以前种西红柿总闹灰霉病,愁得睡不着觉,现在用志愿者教的通风控温法,每亩起码能增产15%!”种植户捧着红彤彤的西红柿,眉眼间满是丰收的喜悦。

产业升级的战场上,志愿服务同样是驱动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国网西夏区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中环光伏、隆基、天通银厦等10余家重点企业解读电力交易政策,还收集并闭环解决企业关于供电可靠性的7项诉求。

在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黄河岸边,驻村第一书记姜召会带领200名“红马甲”志愿者开展护河行动。这支“黄河绿装”志愿服务队创立的“护河、护滩、护鸟”立体保护模式,已累计植树23374棵,捡拾垃圾185吨,救助野生动物42只,该项目还在银川市第四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斩获金奖。

百姓身边的幸福暖流

“理发师的手艺真好,这下清爽多了!”10月19日,在兴庆区中心敬老院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刚剪完头发的张大爷对着镜子满意地笑了。当天,医护志愿者坐诊,为老年人量血压、测血糖,银川市红玫瑰理发学校志愿者解决了他们的“头”等大事,青年志愿者将300公斤蔬菜分为一份份爱心蔬菜包并赠送给老年人。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组织“凤彩熠熠·医路同行”志愿服务队的医疗专家,深入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育林巷社区开展健康义诊、健康讲座,设置诊疗台10余个,为群众提供骨密度检查、中医问诊等服务,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问诊咨询。“中医志愿者定期来坐诊,我们老年人看病太方便了。”居民刘阿姨说。

兴庆区新华街街道富华社区“周三温情计划”累计服务独居老人超1万人次,志愿者陪老人聊天、帮老人买菜,把关怀送进心坎里;西夏区朔方路街道玫瑰园社区“680”爱心联盟为高龄老人上门送餐180余次,保温桶里的饭菜永远热乎……这些藏在理发剪、义诊台、饭菜里的点滴服务,正汇聚成银川民生幸福的汩汩暖流。

街巷邻里的治理密码

“您看墙面修补后,老巷子都年轻了!”在兴庆区意志巷,居民李阿姨对着志愿者新绘制的文化墙啧啧称赞。兴庆区委宣传部联合兴庆区新华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修补时光裂缝・彩绘古城新生”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200余名志愿者用艺术手法修复老建筑,培养的36名志愿解说员成为古城文化代言人。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同样如火如荼。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工业集中区社区志愿者设计的垃圾分类顺口溜传遍小区:“蓝色大桶可回收,变废为宝好颜色;咖色大桶装剩菜,变成肥料来灌溉……”金凤区康苑雅居小区通过31场次“桶边邻指导”,推动1800余名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小区垃圾落地现象下降80%。

兴庆区中山南街街道民乐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把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当作“家务事”;金凤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开设公益课堂,暑期推出科技科普、非遗手作等课程30余场,惠及儿童超百人,化解双职工家庭“空窗期”焦虑;西夏区朔方路街道玫瑰园社区“老王说和室”志愿者成功化解邻里纠纷20余起;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志愿服务队全程监督无物业小区管网改造,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排水难题……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说:“志愿服务从来不是负担,而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金钥匙’。”

从社区环境整治到老街巷墙面焕新,从矛盾调解到社区共建,银川正以志愿力量推动基层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治”转变,志愿服务已然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行业涌动的志愿力量

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保障支撑。9月5日,银川市慈善总会与银川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签订志愿服务发展基金协议,标志着全市首支专注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正式设立。这支基金将重点用于志愿服务项目落地、志愿组织孵化、骨干志愿者专业培训、志愿服务站点更新等领域,为银川志愿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资金保障之外,这座城市对劳动者的细致关怀,还催生出新就业群体反哺社会的志愿力量。针对新就业群体需求,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北社区在红色驿站配备冰箱、热水器等设施,让外卖骑手“像回家一样温暖”;金凤区龙厂长老火锅店从2024年起为外卖骑手、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泡面,今年还定期举办“爱心火锅宴”,热气腾腾的火锅里,装着对快递员、环卫工人的心意,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超800人次……

双向奔赴的温暖更有意义。兴庆区中山南街“火芽配送”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3年,这支原先只有几个人的志愿服务队,如今已经发展到80人。外卖骑手在配送间隙,有时会帮着摆放共享单车、清理街面垃圾,有时化身“平安合伙人”,通过“随手拍”上报消防通道占用、违规充电等社区安全隐患,在遇到备注“独居老人”的订单时,还会主动多问一句“需不需要帮忙倒垃圾”。“社区给我们送护膝、办子女暑托班,我们也想为这座城市做点啥。”谈到志愿服务初心,服务队队长刘少帅的话简单却真诚。

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暖冬行动”温暖旅客回家路,雷锋车队连续13年进行“爱心送考”,一对一接送困难家庭考生近3000人。此外,“绽放灿烂光芒”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手语培训、技能指导,今年帮助超20名听障人士成功就业。

年初,银川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市直部门组建16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各行业领域志愿服务活动“多点开花”,实现“一队一特色、一队一品牌”。此外,市委老干部局组建“首府桑榆红”志愿服务队,市消防救援支队打造“蓝色守护”应急志愿服务品牌……2300支行业志愿服务队已经形成覆盖领域广、成效发挥好、专业能力强的志愿服务矩阵。

如今,“志愿银川”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已启动,银川开展志愿服务条例立法研究,形成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志愿服务示范项目陆续走到群众身边。

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表示:“银川市将继续联动有基础、有意愿的社会各界人士,立足自身优势开展志愿服务,让千行百业的志愿力量,成为推进‘五八’强首府战略、建设‘双示范市’的‘红色引擎’”。

从黄河岸边的植树人到社区里的理发师,从乡村直播镜头到医院义诊台,银川“志愿红”跨越行业、覆盖百业、遍布城乡。53万名志愿者用每一次弯腰、每一回调解、每一场服务,让塞上湖城的发展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本报记者 陈星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