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生机湿地,鸟儿翩跹 2025年10月22日  吴璇

10月18日上午,由壹度读书沙龙与银川市图书馆联合策划的“生机湿地 美丽湖城——银川湿地人文之旅”读书沙龙活动在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举行。这场在湿地里举办的读书活动,特别邀请到了对银川湖泊湿地有着多年研究的湿地专家王筱平和宁夏观鸟协会秘书长李志军担任活动嘉宾,在两位专家的讲述中,书友们深入了解了银川湿地的人文与生态之美,也爱上了银川湿地中那些可爱的精灵——鸟儿。

▶湿地让城市更美丽

近年来,银川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主任王筱平在读书沙龙上介绍说,黄河流经银川,因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历史上河床屡屡改道,即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加上来自贺兰山的洪水、泉溪的作用,在银川沿黄两岸和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大地上诞生了众多湖沼湿地。因此,银川自古就被称为“水抱城”,有“七十二连湖”之说。

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于发展生产的需要,银川的湖泊湿地数量大为减少。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自本世纪起,银川秉持“生态建市”理念,开始大力保护和恢复湿地。2002年9月,银川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隶属于市政府的“银川市湿地保护办公室”,制定出台第一个地方湿地保护行政规章——《银川湖泊保护办法》,彰显了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银川对原大、小西湖等湖泊进行挖掘清淤,之后又积极推进各水系建设,美丽的典农河等水系将银川的各个湖泊串联起来,再现了“七十二连湖”盛景。

王筱平说,目前银川拥有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还有首个西部地区城市湿地公园——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此外还有2个国家重要湿地。这些湖泊湿地不仅是银川的生态瑰宝,也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 鸟儿给湿地带来生机

十几年的鸟类观测、保护生涯,让宁夏观鸟协会秘书长李志军堪称银川鸟类“百科全书”,在读书沙龙活动中,他分享了很多关于银川鸟类的知识。“银川的鸟类资源丰富,是众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在迁徙季节,银川鸟的种类最少有200种。”李志军说,常见的鸟类有喜鹊、麻雀等,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此外,在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地,还能看到苍鹭、凤头䴙䴘等鸟类。在每年四五月份的繁殖季节,两只雄凤头䴙䴘会不停摇头撞胸,姿态优美,据说拉丁舞的一些动作就模仿了凤头䴙䴘的姿态。

不仅如此,近年来天鹅也多次光临银川,而且随着银川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数量也从原来的十几只增加到现在的300余只。“天鹅是草食动物,主要吃湖底的水草。它们在觅食时,会先踩水,用脚搅一搅水底,试试能否绞断水草,若不行就会把头扎进水里,屁股撅起来,利用身体和脖子的长度去吃深处的水草。而白骨顶鸡则会吃天鹅残留下来的水草,它们会潜伏在天鹅身边,等待天鹅从水里拔出水草后,再蜂拥而上抢夺。”活动中,李志军为书友分享了一个又一个关于银川湿地鸟类的有趣知识点。

▶ 越来越多的鸟儿爱上银川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得益于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银川的鸟类保护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一方面,银川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力度,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了对鸟类的监测和救助,使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在银川安家落户。

银川还积极开展各种鸟类保护宣传活动。每年4月的第一周是“爱鸟周”,银川会组织孩子和学生画鸟、制作鸟巢等,提高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保护鸟类的意识。与此同时,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以前在湖边烧烤、钓鱼时,有些人会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如今人们都会自觉带走垃圾,为鸟类创造更清洁的生存环境。

▶ 爱鸟、观鸟,更要护鸟

越来越多的鸟儿不仅让湿地充满生机,也催生了一个新的群体——“观鸟人”,每到鸟类迁徙的时节,许多观鸟爱好者或背着摄影装备,或手持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观察鸟类,用镜头记录鸟儿的曼妙身姿。

科学、正确地观鸟,不仅能让我们欣赏到鸟类的美丽,还能为鸟类保护提供帮助。李志军说,观鸟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银川的各大湿地公园、黄河边的滩涂等都是观鸟的好去处。“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如一副合适的望远镜,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观察鸟类的形态和行为。”

王筱平则建议大家在观鸟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惊扰到鸟类。同时,不要试图靠近或触摸鸟类,更不能捕捉它们,要让鸟类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如果看到受伤或生病的鸟类,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联系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

另外,观鸟时可以带上笔记本,用笔记录下观察到的鸟儿种类、数量、行为等信息,也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摄鸟类的照片,但不要使用闪光灯,以免对鸟类造成伤害。通过科学观鸟,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需求,从而更好地保护它们,让银川的天空中永远有鸟儿欢快的身影。

本报记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