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镇:扶贫车间里“一根线”走出电商富民“原隆模式”
版次:2 来源:银川日报 2023年01月06日
一部手机、一把枸杞、一张巧嘴、一众粉丝……寒冬时节的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里的巧媳妇们,一如往常地在镜头前忙着带货。就是这个村头车间,用一根网线创造了农村电商经济增长点,走出了电商富民的“原隆模式”。
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到青年致富带头人
说起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徐美佳。2019年,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徐美佳返乡创业,在闽宁镇团委和各级各部门政策的支持和帮扶下,她充分发挥企业渠道资源、运营技术等优势,创办了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一个集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扶贫示范基地。
“这里直接带动9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间接带动300人就业,同时免费为闽宁镇青年提供电商创业培训、电商技能培训12场次,培训人数超400人。”徐美佳告诉记者,通过导师团队一对一服务、手把手教学,成功孵化“闽宁巧媳妇”等5个闽宁镇本土农民电商运营团队,让宁夏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去的同时,还将福建“八闽好物”引进来。
依托电商平台自供应链,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向全国销售枸杞、干果、牛奶等各类宁夏土特产,在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官方平台开设旗舰店,2021年销售额过千万,创造了闽宁协作产业扶贫的新业态,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让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为闽宁镇稳定精准脱贫贡献了力量。
从害羞的农村主妇到侃侃而谈的主播
电商直播的兴起打破了空间的壁垒,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新思潮、新机遇。闽宁禾美借时借势借力,实施“电商+培训、电商+农业、电商+旅游”等一系列举措,培训青年技能,培育青年创业。
2020年初,在闽宁镇团委的帮助指导下,电商扶贫车间选拔6名女工作为首批直播团成员,在电商平台开通了“闽宁巧媳妇直播间”,从开关电脑开始学、鼠标从左右键开始认、直播带货从普通话开始教……最终培育出了“闽宁巧媳妇”直播带货团队。大家从车间的分拣工、打包工、库管,慢慢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电商达人。通过不断学习和个人能力提升,她们从一群害羞的农村妇女变成侃侃而谈的产品推销员、村情讲解员、民风宣传员、乡游代言员。直播中,她们不仅销售枸杞、蜂蜜、中药材等当地特色农产品,还与天南海北的网友分享自己与身边人的成长故事。
车间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让更多的“移民”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如今,本村的近百名“移民”在车间稳定就业,90%是留守妇女、90%是小学文化、90%是低收入家庭,每月收入可达2400元~3500元不等,车间每年发放工资200余万元。
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众乡亲
如今,闽宁禾美发展了2个电商扶贫车间,1个物流扶贫车间,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在福建宁夏两地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消费帮扶渠道将宁夏优质农产品发往福建,销往全国。同时在车间里搭建“闽货集散区”,把福建的“八闽好物”引进来,如福建的银耳、菌菇、永定菜干、海产品、热带水果干等,深受宁夏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
闽宁禾美带给村民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技能、一份自信、一份尊严。如今村民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生活质量提升了,观念也转变了。“以前每花一分钱都要向丈夫要,如今我一个月也能挣3000多元,所以我也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接受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车间工作的移民媳妇海燕坚定地说。
在闽宁镇团委的指导和培育下,闽宁禾美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有电商扶贫、物流扶贫车间,还开办了“闽宁巧媳妇脱贫创业超市”,组建了“水花姐”巾帼讲解团,为天南地北的游客讲述“山海情”,把好日子分享给所有人。
本报记者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