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盛机电宁夏新材料产业园:为新材料领域再创一片“新蓝海”
版次:2 来源:银川日报 2023年02月15日
工业蓝宝石晶体。
鑫晶盛智能化工厂。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保障,也是银川市优势特色产业。今年,银川市重点聚焦光伏硅、蓝宝石、半导体衬底、石墨烯等领域,围绕打造“两都五基地”,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数字赋能、项目牵动、企业支撑“五大战略”,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特别是蓝宝石产业,其璀璨的光芒,为新材料领域再创一片“新蓝海”。
产业集群工业蓝宝石“发光发亮”
蓝宝石除了作为珠宝首饰和手表表面出现,很少有人知道,凭借着高硬度、耐磨性、高温稳定性等特点,蓝宝石在工业上也表现突出,堪称新材料领域的一匹“黑马”。近年来,一批批工业蓝宝石“巨头”及产业配套企业入驻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为银川市的经济建设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力量。
2月中旬,在宁夏鑫晶盛工业蓝宝石制造加工项目现场,建设加速推进。自晶盛机电宁夏新材料产业园2020年在银川开工建设以来,近3年里,已陆续有5家企业6个项目落地银川经开区,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665.2亩。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晶盛机电打造新材料板块战略布局中的最大“拼图”。
工业蓝宝石优良的热属性、透过率和良好的电气性能、介电性能、防化学腐蚀,以及硬度高、耐磨、耐风蚀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LED衬底芯片和光学窗口。用工业蓝宝石做LED衬底芯片,各方面性能都优于传统的白炽灯和节能灯,它的寿命平均能达到10万个小时,能耗是普通白炽灯的20%,20瓦能耗的亮度就可以达到白炽灯100瓦的亮度。
面对日益上涨的原料,企业不断通过提高智慧化程度、缩短生产周期等方式,抢占更广阔的市场份额,做到了研发一代、储备一代、量产一代。生产蓝宝石原料,关键靠“长晶技术”——通过长晶炉人工合成蓝宝石,自主研发的长晶技术正是鑫晶盛蓝宝石项目含金量所在。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长晶设备及控制系统,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能耗指标更比同类机型大幅降低,并仍在不断优化,其长晶技术,无论是能耗水平、单机产出水平,还是优良率和利用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行业龙头的带领下,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制造智能生产装备、工业蓝宝石晶体生长加工、蓝宝石衬底及晶片切磨抛全产业链,依托晶盛机电等企业的“筑巢”,建设成为了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
项目建设跑出新活力
去年5月10日,在宁夏鑫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过熔融、研磨、切割、自动烘干等一系列操作后,第一批40英寸石英坩埚正式下线。作为银川经开区今年首批开工项目,从项目对接洽谈到正式投产仅用了6个月时间,为打造“中国新硅都”注入了新活力。
石英坩埚作为光伏和半导体产业链里必不可少的关键耗材,主要用于半导体级及光伏级单晶材料长晶环节,随着光伏行业的良好发展,石英坩埚也越来越紧缺。据了解,宁夏鑫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浙江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19年,企业正式进入太阳能级石英坩埚市场,并在内蒙古和浙江两地布局生产基地,针对供应链公司做了前瞻性的布局,原料保障十分充足,在落地银川之前,对西北多个城市进行了考察,最终认为这里的营商环境和配套更胜一筹。
事实证明,浙江晶盛的选择没有错,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银川最大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在最短的时间达产,以满足客户乃至市场的需求,我们要做的是第一时间规划用地、掌握和整理资料,为项目后期的落地提供更清晰的思路,在项目审批环节,园区围绕‘项目’这一核心,建立了‘提前指导、全程代办、批后回访’的代办服务机制,通过代办中心,实现企业审批时间缩短、运行成本下降、项目落地更快的三赢成效。”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积极地配合和“店小二”式的服务,让企业心中的“持久战”,变成了“闪电战”,也让产业跑出新活力。
本报记者闫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