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木石前盟

版次:6 来源:银川日报    2023年07月17日

和金玉良缘相对的,就是木石前盟。木石前盟的出现要远早于金玉良缘,早在贾宝玉林黛玉投胎人间之前,贾宝玉是赤霞宫的神瑛使者,他看到灵河边有一株绛珠草长得辛苦,就动了善心,日日以清水浇灌,绛珠草活了下来,后来苦修成一个女体,成了潇湘仙子,有一天神瑛使者动了凡心,要去人间投胎,潇湘仙子说他曾以甘露救我,我没有什么可还报他的恩情,现在既然他去人间,那我也去人间,我把我一生眼泪还他吧,也偿还得过了,于是也投胎去了人间。然后我们果然看到林黛玉总是为贾宝玉哭,高兴了哭,不高兴也哭,天天哭,月月哭,年年哭,一直哭到死,果然把一生的眼泪都流给了一个人(虽然她一生很短)。还泪之说很动人,但也挺玄幻的,说白了,就是虚构的,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就当作者跟我们开的一个高级玩笑吧。

到了现实当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姑舅兄妹,骨子里有着相同的血脉,按今天的科学道理讲,他们是不能结婚的,属于近亲关系。林黛玉小时候就听母亲常说,京城外祖母家有个表兄,出生的时候嘴里含着一块玉,挺新鲜的,这个孩子还生得十分可爱,粉雕玉琢的,慢慢长大一点,还十分惹人疼爱,嘴巴甜,心肠善,除了不爱读书,别的样样招人爱。小时候的林黛玉心里肯定想象过贾宝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么神奇(衔玉而生),这么可爱(对女性尤其贴心)!贾敏去世后,林黛玉要进京了,从苏州到京城的路上,漫长的行程中,她肯定想象过外祖母家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个出了名的表兄贾宝玉。而贾宝玉,天天守在贾母身边,贾母每每念叨接外孙女的船怎么还不见来,宝玉听得多了,也就知道有个妹妹要来家里,他是天生喜欢女孩子的,所以肯定也盼着这个姓林的表妹早点到来。

他们见面的场景既平实,又特别。说平实,总归是要见的,不管之前有过多少耽误和波折,最后还是要见的,这个相见的场景肯定得写,作者躲不过去。说特别,是作者终究还是设置了波折,多了几道弯,才让两个人见到。神奇的是,黛玉看到宝玉的那一刻,心里大吃一惊,怎么如此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就像照镜子一般,黛玉在看宝玉,同时宝玉也在看黛玉,这时候笔触便转换成了宝玉眼里的黛玉,从身形到五官到神态到举止,也是很细致的交代。同样神奇的是,宝玉看到黛玉后说的话,他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说你又胡说,她刚来,你哪里见过?宝玉又打量黛玉,说看着面善,就当久别重逢吧。贾母欢喜,说这样好,以后就更和睦了。

初见这年,宝玉和黛玉都是小儿女,说心思纯净如水丝毫不算夸大,这样两个第一次见面的孩子,居然都感觉对方很熟悉,这怎么解释呢?难道真是有所谓的前世记忆?木石前盟起作用了?我觉得怎么理解都可以,木石前盟让他们还记得彼此,初次见面便如久别重逢。但我更喜欢从现实角度来解读,抛开前世之说,单单从这辈子来看,两个孩子第一次见面,都觉得对方亲切、面善、不陌生,这是因为他们正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顺眼,好看,看着亲,心里愿意跟他(她)交流,这就是好感,也是以后感情产生的良好基础。宝玉的那句“久别重逢”,其实是世上爱情中最难得的开场白,他们对彼此的好感第一眼就产生了,注定今后要发展出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恋。可惜黛玉宝玉当时都混沌不知,需要时间才能明白,他们从第一次见面便掉入了情感的迷魂阵,这辈子再也难以挣脱。贾母也没想到,她一辈子见识过的爱恨情仇不在少数,可她就是想不到这一天是一场爱情悲剧的开幕式。

宝玉原来住在贾母卧室后面的碧纱橱里,黛玉来了,她让黛玉住进去,将宝玉挪出来,到她屋里搭一张铺。这时候宝玉说他就睡碧纱橱外头吧,免得打扰老祖宗。贾母就同意了。就这样,从此宝玉黛玉隔着一张碧纱橱而居,白天同吃同玩,夜里隔橱而眠,日子静好,岁月无伤。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有一天他们真的可能就结成了美满姻缘,一辈子幸福快乐,既全美了木石前盟,又不辜负现实世界里的相遇。但是薛宝钗来了,金玉良缘的传说来了,这一来,就打破了二人世界,组合出一个既别扭又平衡的三角状态。林黛玉当然不会知道有所谓的还泪前因,更不知道什么木石前盟,她只感受到现实的压力,她面对的现实世界其实很小,狭小到只有贾氏荣国府后宅女眷活动的那一小片天地,她没有任何更宽泛更高远的未来可以展望,唯一能够预料的明天,就是严格按照那个时代的要求,规规矩矩长大,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子,和他的偏房小妾们争风吃醋,忍辱受屈度完这一辈子。没有比这更光明的前景!有人指责她性格不好,爱哭,爱闹,小性子,脾气大,这是事实,但也有原因。性格固然是天生的,可当时的环境确实不利于她心胸宽广平和坦然地处世,在那巴掌大的环境里,她只能看到贾宝玉薛宝钗及贾家一堆媳妇姑娘围着个老太太,每天吃吃喝喝鸡零狗碎。一个人格还没固定,心理还没成熟的小姑娘,在这种环境里,她能有什么更好的发展呢,除了自己看看书,还真没有任何更大的可能性。于是林黛玉陷入绝境,情愫暗生,爱上了每天都见面的贾宝玉,忌惮上了戴金锁的薛宝钗,金玉良缘成了她的劫难和炼狱,对于别人来说,只是偶尔传播一下,在她心里却成了拔不去的毒刺,生根发芽,长在那里,时刻扎心,经常流血。就在这样的熬煎里,黛玉完成了从女童到女青年的成长,也完成了爱情的成长锤炼。最后她认定宝玉,非他不嫁,如果没有爱情,她就以生命殉葬。

黛玉在宝玉跟前经常说自己是草木之人,比不上什么金呐玉的,每次宝玉都急得咬牙跺脚,没法辩解。这是黛玉的自谦,更是内心的实话,林家本来是书香门第,林如海死后,什么都没了,林黛玉就觉得自己孤苦,不像贾家有钱有势,不比薛家家财万贯,在他们面前她确实只能算漂泊无依的浮萍,草木一样可怜。同时,也暗合了木石前盟,前世贾宝玉是神瑛使者,脖子里的玉是顽石,林黛玉是绛珠草,可不正是草木之人!

金玉良缘是世俗的,木石前盟是精神的,贾宝玉一生夹在这两者之间,他渴望木石前盟,但最终走了金玉良缘的路。人生有太多的不得已,所以贾宝玉要“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叹人世,美中不足,今方信。”

◆马金莲(宁夏西吉)

作者:马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