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式停靠”公交试点运行首日
方便又省时乘客适应度较高
版次:4 作者:王辉 张梦婷
车内设置“下车请按铃”提示(8月23日摄)。
公交车车头、车尾都贴有“响应式停靠”标识(8月23日摄)。
8月23日,银川市“响应式停靠”公交开始试点运营。作为一种新颖的公交运营模式,和正常公交相比,这些“响应式停靠”的公交有哪些不同?记者进行了实际体验。
“早上6:30从贺兰县出发,终点到市民大厅,目前已经往返两趟了,我觉得无论是平峰还是高峰,市民的配合度和适应程度都挺高的。”上午10时,319路公交驾驶员郭静玲告诉记者,作为首批“响应式停靠”公交车,在刚运营期间,为了让乘客更好地适应,全程29个站点她都会进站停靠,但与以前相比,在没有上下车乘客的情况下,公交车不再开启前后门,“这样每个站下来能节约不少时间。”郭静玲说。
记者在市公交公司车场内看到,“响应式停靠”公交车在车头、靠近前车门,以及车尾的醒目位置,都贴有“响应式停靠”的标识,车内的前后车窗上也都有“如需下车请提前按铃或者口头告知”的提醒语。
“欢迎乘坐319路公交车,此线路为响应式停靠线路,下一站贺兰县交通局,下车的乘客请提前按铃。”在乘车过程中记者发现,除了醒目的标识和提醒语,到站时的语音也及时提醒乘客,细心的驾驶员也会提醒乘客避免坐过站。
据了解,公交302路、304路、312路、315路、319路、323路、601路、621路、720路、721路成为首批“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银川行”APP已对“响应式停靠”线路做了明显标注。
据银川市公交公司运营部副部长张文介绍,之所以将以上10条线路作为首批“响应式停靠”试点,是因为这些线路的站点之间客流差异比较明显,在平峰时段有的站点没有客流,为了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先运行这10条公交线路,这样对乘客而言节省了出行时间,对公交公司而言也提高了运行效率,减少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此外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首批‘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推出后,市公交公司会根据运行情况和乘客的反馈在后续适时调整,预计还会有更多的公交线路加入。”张文说。
本报记者 王辉/文 张梦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