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艺术剧院说唱团民乐队:

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乐器,爱上民乐

版次:6 作者:王敏

演出中的银川艺术剧院说唱团民乐队。

最近,刚刚在2023第二届“昭君杯”艺术展演中脱颖而出斩获丰硕成果的银川艺术剧院说唱团的器乐演奏员们有点忙,除了参加几个重要的比赛,还要为9月9日即将开演的2023银川市民音乐会《国乐印象——浪潮》做准备。用自己手中的传统乐器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爱上民族音乐,是这些年轻演员们共同的心愿。

喜欢民乐的人越来越多

说起这次参加“昭君杯”艺术展演,在比赛中,凭借《草原小姐妹》《十面埋伏》两首曲目获得琵琶职业青年C组银奖的90后青年琵琶演奏员张宇琪很是感慨,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演奏员拿出看家本领,一首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瞬间俘获了观众的心。“来自观众们的掌声,对台上的每一位演奏员都是莫大的鼓舞。”张宇琪说。她自从8岁开始学琵琶,后逐渐走上专业道路,本科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后来考取了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一毕业就进了银川艺术剧院,现在已经7年了。

张宇琪说,这些年来,每一场演出、每一次比赛她从未缺席,就是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她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喜欢民乐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样的感受在这一两年尤为明显,比如,每一次乐团演出几乎都是满座,有粉丝会经常问乐团的动态,生怕错过哪一场,也有家长咨询想让孩子学一门民族乐器……这些关注和询问,对张宇琪等年轻的演奏员们来说,是很大的激励,“你会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更重要的是,用手中的乐曲影响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乐器,喜欢民族音乐。”

积极创新形式,丰富乐曲内容

银川艺术剧院说唱团民乐队成立于2019年,是一支由二胡、琵琶、古筝、扬琴、中阮、竹笛、唢呐、笙以及打击乐共同组成的民族室内乐团。问到乐团都有什么乐器,作为乐团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唢呐专业理事、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邸璐笑着说,“什么都有。”推开乐队平时排练的教室,除了常见的民族乐器,还有一些非遗乐器,比如口弦、泥哇呜等。

邸璐介绍说,周建军、苏阳、布衣、赵牧阳……这些大家熟悉的宁夏本土音乐人经常会和乐团合作,板胡、打击乐等合作最为密切,而跟非遗传承人的合作更是频繁,这些碰撞总会为演员们带来更多的灵感,不断丰富着乐团的表演形式。

“其实,学术类的演出离普通观众还是有距离的,所以在传播民乐文化上,我们积极创新形式,丰富乐曲内容,比如演奏大家熟悉的音乐,这样更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让他们更亲近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邸璐说,在9月9日即将举办的《国乐印象——浪潮》音乐会上,就有很多大家熟悉的曲目,《在那遥远的地方》《卧虎藏龙》《悟空》《一生所爱》《九儿》等,首首经典。除了这些颇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乐曲,张宇琪说,他们也会在现场演奏“昭君杯”参赛曲目《品》,希望丰富的曲目能带给大家美好的视听享受。

希望让更多的观众了解

“很多人提起民乐,都会想起大的乐团合奏,或是个人独奏,我们的民族室内乐团希望能打破大家这一固有的认知。”邸璐介绍说,小型器乐组合这一演奏形式在中国古已有之,只是对于“室内乐”没有特别清晰的定义。

他解释说,与西方室内乐不同的是,中国传统室内乐的表演形式主要为齐奏,更加强调音乐的意境及音乐感受,并且注重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近现代之后,民族室内乐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了这样的表演形式,他们能够清晰地听到台上不同乐器的声音,既能领略到合奏带来的震撼,也能感受到每一种声音的细腻,所以每次我们的演出信息一发布,大家就会抢票。”

“有一场演出,我们没有主持人,所有的介绍都是由演员自己进行,介绍曲目、介绍自己对演奏曲目的理解,介绍自己的乐器,分享乐器的文化和历史……”张宇琪笑着说,大家平时不动嘴,突然在舞台上说话很不习惯,但就是这样的尝试,却让每个人既忐忑又兴奋。“我们很紧张,但又希望让更多的观众能够了解民族音乐和民族乐曲,所以真的是带着打破‘社恐’的勇气在舞台上介绍,很难忘,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走进剧场听我们的演奏。”

本报记者 王敏/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