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以基层善治解锁百姓幸福密码

版次:3 作者:李阳阳 范晓儒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系着群众幸福指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然而,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各不相同,如何破解?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新实践,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百姓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中享有更高品质生活,努力探索出一条“基层善治”之路。

党建赋能 巧解基层治理千千结

10年前,金凤区银新苑小区一二区常常因年久失修、小区环境脏乱差被居民投诉。如今走进这个小区,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发生这个大反转,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南社区打造的“红管家”服务载体功不可没。

为解决居民投诉问题,银新苑南社区联合辖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成立了“红管家”联合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社区党委成员与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交叉任职,实现了党对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的组织引领和工作引领。经过多年发展,“红管家”联合党支部成员扩大到辖区共建单位、小区党支部、小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小区治理全面开花。截至目前,银新苑南社区已汇集辖区30余家共建单位、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优势资源,成立12个“阳光一家亲服务联盟”,发动120名党员组建7支“小区红色管家”队伍,配备专职网格员42名,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今年已调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500多件。

“现在大家的觉悟越来越高了,都乐意参与小区治理,环境越来越好。”提起“红管家”,小区居民杨志英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银川市立足“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定位,坚持以组织坚强、民主共治、法治安全、文明和谐、美丽幸福“五好社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党的优势在城市基层彰显,组织力量在治理前沿集聚,以“党建红”带动“治理优”实现“生活美”。截至目前,建立起了包含95个社区党组织、1242个网格(小区)党支部、4511个楼院党小组的三级组织链条,成立了“老王说和室”“红色帮帮团”等1500多支志愿服务队。

值得一提的是,银川市还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小区物业,在全市开展住宅小区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不断推进物业管理水平提升。以金凤区为例,该区明确了物业服务管理四类20项重点工作任务,配套制定了5批15项制度,并下放物业考核权力到镇(街)、社区,积极培育物业区域品牌。同时,横向推动住建、民政、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合力攻坚,纵向健全镇(街)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组织链条,将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截至目前,金凤区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由2021年底的16%增加到了48.39%,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较2021年底提高45%,物业管理覆盖率从2021年底的74%提升为86.7%。

精网微格 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实现网格服务全覆盖、零距离,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大数据”治理体系……近年来,银川市不断织密“精网微格”、实现“全员在格”、推动“服务到格”,让感知基层群众需求的神经末梢时时在线,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

兴庆区凤凰北街街道辖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5.4万人,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整合辖区各类资源,街道构建“党建+综治+网格+N”模式,将社区党建、综治网格、公安防控、司法调解、便民服务等整合起来集中办公,将城管综合执法、环境卫生监察各类执法力量下沉网格,同时“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部配备到位,力争把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在网格中。3年来,凤凰北街街道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60件,调解成功率100%。

“没想到我反映的事情这么快就解决了。”贺兰县洪广镇北庙村村民崔佃龙赞叹道。原来,前段时间,崔佃龙发现自家的土地确权面积少了1.6亩,随即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村里。网格员申向春得知后,立即将问题上报到洪广镇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经过调度员分流督办,镇综治中心与北庙村村委会、村监会再次现场对崔佃龙家的土地进行了核实。“现在我的土地流转费都拿上了。有了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我们反映情况多了一个渠道,真正做到了让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崔佃龙说。

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结。为提升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水平,银川市全面推行“15520”网格化治理模式,开展城乡社区网格化专项治理,按照300户~500户的标准调整优化网格设置,整合党建、综治等功能,加强服务资源配置,打造“全科网格”。同时充实社区工作者力量,实现“一格一员”,建立街道社区干部包联网格、网格员走访居民制度以及“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四级网格队伍架构,实现网格服务全覆盖、零距离。截至目前,城市社区网格已由3056个增至4112个,全市城乡社区现有网格6674个,配备网格员6123名。值得一提的是,银川市还完善了“六社联动”机制,实现每个社区孵化培育5家社会组织的目标。落实“网格员大走访”“网格+帮代办”等五项服务制度,搭建“红色议事会”等平台,力促信息共享、问题共商、问题联办。今年以来共走访各类群体20余万人次,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1.2万件。

开拓创新 以实效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持续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综治中心为合成作战室,以市域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为作战平台,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触角延伸,以全科网格为基本单元,借助信息化推动社会治理新变革,以数据赋能开启社会治理新模式,高质量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银川建设。”银川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侯咏梅说。

今年4月,银川市综治中心挂牌成立,吸纳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入驻其中,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万余件,化解率96.8%,并在全市培育打造市级规范化示范样板综治中心10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全覆盖。

在西夏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因一站式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的实施,已成为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反映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的主阵地。2020年,西夏区建成宁夏首家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整合信访、矛盾调解、劳动仲裁、法律服务、诉讼服务等职能和力量,可谓“推开一扇门,解决一揽子事”。3年多来,该中心接待来访群众19325 人次,办理各类事项12723件,各部门联动化解矛盾纠纷1961件,成功率100%。

办理一案,化解一片,西夏区人民法院创新探索全域建设“枫桥式共享法庭”,发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重要前哨”、基层群众尽享司法便利“法律超市”、提升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云间课堂”功能。2022年5月,宁夏某农牧场与高某等10人因土地租赁合同产生纠纷,法院依法判决后,法官在巡驻社区时发现有类似情况的还有400余户。为更好解决问题、减少诉累、让群众省时省力,法官3个月间多次走访涉此情况的群众贴心畅谈,有效解决了双方矛盾。经过法官耐心调解,目前已有200余户缴纳了相关费用,近百户重新签订了租赁合同,初步化解了农牧场和种植户多年来的矛盾。

一年多来,“枫桥式共享法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效果已显现,1月~7月西夏区人民法院新收各类诉讼案件同比下降7.7%,万人成讼率也持续下降。

办好民生实事 让发展更有温度

“关切群众的诉求,用心用情把群众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这样才能得到群众支持,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银川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海龙说。

“感觉心里的大石头落下了。”西夏区建欣苑小区居民韩瑞岭心中的这块“大石头”揣了近20年。建欣苑小区属于企业集资自建房,2006年企业破产,小区内的3栋楼缺失规划、验收、质监等资料,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多年来,办证难成了韩瑞岭等116户居民心中解不开的结。

前几年,韩瑞岭想卖掉房子换购一套改善性住房,因为没有房产证,房产中介都不接这个活。令韩瑞岭欣喜的是,就在3个月前,他不仅如愿拿到了房产证,而且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还将“移动办公桌”摆在了小区门口,从提交申请材料、拍照、签字再到打印证书,全程不到5分钟。“资产盘活了,心里踏实了。”韩瑞岭乐呵呵地说。

去年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专项行动,理清问题小区的堵点,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对症下药,并创新推出“容缺、承诺告知”制度。截至目前,先后纳入“办证难”化解范围小区(项目)共136个,涉及房屋12.29万套,现已累计化解109个小区(项目)10.83万套房屋办证问题,剩余房屋办证问题的化解正在有序推进中。

在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同时,银川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房地产住宅领域矛盾风险隐患,积极落实“保交楼”政策,坚持“周调度、月督导”制度,重点调度问题项目,研究解决措施,抢抓有利天气施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同时强化工作专班作用,及时向购房群众通报项目进展。

下一步,银川市将紧盯党建引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网格化治理、基层法治建设、“保交楼”“办证难”等重点任务,细化实化量化各项具体要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同时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新实践,及时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切实以“基层善治”助推“首府之治”,让全市人民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中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本报记者 李阳阳 范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