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特色农产话丰年

版次:3 作者:肖梦琪 陈玲 李阳阳 梁小雨 刘嘉怡 李鲲鹏

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为游客准备的“大锅饭”。本报记者 海坤 摄

欢天喜地庆丰收。本报记者 海坤 摄

蟹王争霸赛现场展示“蟹王”。本报记者 海坤 摄

抱起大南瓜,脸上乐开花。本报记者 刘嘉怡 摄

“昊苑第一锅”正在准备中。本报记者 李阳阳 摄

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的稻田画。本报记者 雷梦 摄

本版图片均为9月23日摄

又是一年丰收时,秋分时节,银川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这个丰收季里,兴庆区的设施西红柿让村民的腰包更鼓,金凤区的果蔬借助科技走起了高端路线,西夏区的葡萄酒成为乡村振兴的使者,贺兰县的水产品鲜味四溢,永宁县的大青葡萄吸引采摘游客纷至沓来,灵武市的“荷花经济”让农旅融合有了新路径……丰收时节晒丰景,晒的不仅是农产品,还有满满当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及对于未来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兴庆区:丰收时节蔬果香

丰收时节,兴庆区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大新镇新水桥村党组织领办的蔬菜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目前西红柿正进入销售旺季,合作社积极联系商超、企业,随着一车车的西红柿被售出,村民们的腰包也变得更鼓。为了破解瓶颈,新水桥村党支部决定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了农业种植观光产业园,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位于月牙湖乡的穹顶(宁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蜜瓜也迎来了丰收的甜蜜时刻。基地内,碧翠的瓜藤交错缠绕、纹路清晰,又大又圆的各类蜜瓜长势喜人,一边是近百位工人在地里挑选采摘,另一边,分拣中心几十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打包装车。不久后,这些蜜瓜将会出现在浙江、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里。

近年来,兴庆区聚焦特色蔬果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引进新品,多措并举拓宽销售渠道,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和乡村振兴的“直通车”。

金凤区:高端果蔬效益高

走进金凤区丰登镇和丰村,富友蔬菜瓜果合作社负责人徐文潮正在温棚里掐枝除草。“秋茬才种上一个多月,你看咋样?”徐文潮向记者展示着新品种嘉红100,一款口感甜糯、汁水充盈的水果西红柿。

作为村民增收的“领头雁”,90后新农人徐文潮返乡扎根乡村厚土,成了村里设施农业的行家里手,通过带领村民种植高端果蔬、发展精品农业,蹚出了一条瓜果飘香的致富路。

“我种的都是高端果蔬,绿色无公害。现在不再是只满足于肚子吃饱的时代了,而是要吃好、吃健康的新时代。”徐文潮说,高端果蔬绝非浪得虚名,通过生物菌剂等农业高科技的应用,温棚里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病害被控制在了最低水准,1.5公斤精品包装的果蔬能卖到138元。

看着眼前喜人的丰收场景,徐文潮又开始盘算着新的种植计划。他说:“绿色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我返乡务农的初衷。时代不同了,当农民也能闯出一番事业。”

西夏区:葡萄佳酿庆丰收

在9月23日的农民丰收节西夏区活动现场举办了“兴农助农、振兴乡村”农特产品暨乡村振兴成果展示活动,20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携带优质蔬菜、果品、肉蛋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在此展示展销。

进入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区,首先看到的是志辉源石酒庄、新牛酒庄等6家葡萄酒庄的展台,20多种各个档次的葡萄酒一字排开,吸引着人们驻足品尝。“这是我们第三次参加丰收节活动,每次都能为我们带来不少销量。”新牛酒庄销售人员熊彪说。

曹晶是返乡大学生,她所任职的志辉源石酒庄就在活动举办地昊苑村,这次她和同事们带来了山之子、石黛、源石小饮等多个系列的葡萄酒供现场市民免费品尝。“这些年我们村成长起来不少酒庄,葡萄酒已经成为了我们村的特色产业。能在家门口向大家介绍我们的葡萄酒,感到特别开心。”曹晶说。

据介绍,目前西夏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4.44万亩,有种植基地36家,建成各具特色的酒庄28座,其中列级酒庄16座。2022年,西夏区生产了2074万瓶(约15吨)葡萄酒,接待游客32万人次以上,带动就业1.8万人以上,综合产值达34.7亿元。

贺兰县:水产养殖鲜味四溢

9月23日,微凉的秋雨为田间泛黄的稻谷染上了湿意。贺兰县立岗镇的养蟹人吴英平早早就赶到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参加当天丰收节系列活动之一的“蟹王争霸赛”。作为螃蟹养殖大户,吴英平已连续参加多届“蟹王争霸赛”,今年更是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吴英平从2017年开始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水稻和养殖螃蟹,他将“宽沟深槽”稻蟹综合种养技术引入稻田,既减少了水稻的化肥使用量,养出来的螃蟹也膏肥黄满,很受市场欢迎。

现在,吴英平又成功注册了“蟹小米”的商标,建起了虾蟹集散中心和暂养棚,每年八九月份将稻田里的螃蟹转移到暂养棚养殖,销售期被延长到了春节。今年他还尝试养殖了南美白对虾100亩,预计亩产约200公斤。

截至目前,贺兰县养殖水域面积达到5.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6.22万吨,成功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2家、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园区2个、国家大宗淡水鱼核心示范点1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个。越来越多的水产新品种落户贺兰县,既丰富了银川的水产品市场,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活力。

永宁县:大青葡萄甜蜜迎客

走进永宁县胜利乡八渠村的葡萄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下,一串串青色的葡萄翠如宝石,散发着甜甜的果香。现在正是大青葡萄进入全面丰收的季节,每到周末,来自城里的游客纷纷开车来到基地,一边品尝一边享受采摘的乐趣。

作为八渠村的“青色名片”,大青葡萄为村民们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良好收益。依托大青葡萄产业优势,八渠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建设了集田园观光、休闲采摘、亲子研学、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并连年举办大青葡萄丰收节暨田园采摘自驾游系列活动,让游客们走进基地,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丰收的喜悦。

如今,八渠村的大青葡萄种植面积已从2019年的50余亩扩大到目前的300余亩,成立了合作社2家,带动农户73户,有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双提升”。

灵武市:“荷花经济”绘就幸福画卷

9月22日,在农民丰收节灵武市活动现场,梧桐树乡梧桐树村的莲藕成为“明星产品”,大家争相购买,很快销售一空。

“这里以前是一片闲置的坑塘水面,我们村去年引进外地客商,将这里打造成荷花池,除了花开季节供游人采风观赏,到了秋天还能采摘莲藕,每亩地能产莲藕四五千斤,价格相当好。”梧桐树村党支部书记肖天奎说。

梧桐树村荷花池及“凤栖梧桐·休闲田园”的打造,是梧桐树乡近年来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缩影。通过打造“黄河金岸、醉美梧桐”的品牌,该乡做活乡村旅游、做强农业产业、做美乡村环境,大力发展春赏花、夏烧烤、秋采摘、冬踏雪和乡村研学、特色观光农业等业态模式,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肖梦琪 陈玲 李阳阳 梁小雨 刘嘉怡 李鲲鹏